人体的奥秘: 爲什麽说脑子越用越聪明: 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事实上,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一百四十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麽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一百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十多亿个,还有百分八、九十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麽“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爲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 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二十至七十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八十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爲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它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它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和善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善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大脑的不同部位怎样分工大脑的不同部位各司其职,有的管视觉,有的管听觉,有的管语言,有的管思考,这些区域的协调工作控制着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对大脑各区域所司职能的了解,最初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病例的研究而获得的,大脑中控制语言中枢的发现就是一个佳例。 一八六一年,法国神经解剖学家布罗卡检查了一位语言障碍的病人,这位病人听得懂别人说话,发音器官也并无病变,但除了会发…tOn…M音之外,不会发任何其它音。病人在六天后不幸去世。尸检显示,其大脑左侧额区后部有明显损伤。布罗卡研究了八个类似的病例,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个区域后来称爲布罗卡区。 几年后,奥地利医生韦尼克发现了另一种类型的语言障碍,这类病人能把单词清晰地发出音来,语法上也没有问题,但语无伦次,谁也听不明白。这种病人是由于大脑妖叶后部(韦尼克区)发生了损伤。这两个区就是我们的主要语言中枢。关于前额叶功能的了解则是与一起意外事故相伴随的。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大规模发展铁路,在东北部的佛蒙特州有一位名叫盖奇的铁路工人,他柔性和善,乐于助人。一天,在用铁夯装填甘油炸药时,一颗火星意外地点燃了炸药,弓挺了爆炸。当时,盖奇的头正歪向一边,爆炸将铁夯上推,捅进了他的左侧颅骨,并从前额穿出,严重地损伤了他的前额叶皮层。盖奇当场就昏迷了,令人惊异的是,在他苏醒后,依然有感觉和能够运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盖奇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变得傲慢、专横,孤独寡群,对人漠不关心,行爲怪诞,并且,这种性格变化一直保持到终生。这一病例使科学家受到啓发:前额叶与我们的性格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对海马区(脑中的一个区域,形如海马)与记忆关系的认识要晚得多,但与上述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十世纪中叶,医生常用手术摘除海马区和相近部位脑区的方法来缓解恶性减痈症状。一九五三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医生对一名 二十七岁的病人施行了这种手术,果然治愈了寮痈,但同时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该病人虽然仍然保留着手术前发生事情的记忆,其它智力活动也无明显变化,但对术后发生的事情只能记住几分钟,当你与他谈一阵子话离去后再回到房间,他竟完全不能回忆起他曾见过你。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爲什麽会在那里。他几乎完全丧失了时间延续的概念,他甚至讲不出自己确切的年龄。因此,他只能完成现时的一些简单动作,干一成不变的活。这种情况甚至在手术后二十八年 (一九八一年)也没有明显改变。显然,人类的记忆与海马区密切相关。同样,如果大脑枕叶损伤了,我们的视觉就会出现问题;而专管运动的皮层区域(运动皮层 )的病变就会造成运动的障碍。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明了崭新的技术,可以在不打开颅骨、不造成创伤的情况下,对脑的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研究,大大加深了对脑功能分区问题的认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我们知道,神经细胞活动得越激烈,其消耗葡萄糖的量就越多。该技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活体条件下测定神经细胞葡萄糖新陈代谢的情况,来了解不同脑区的活动。这些研究表明,大脑的不同区域虽然各有分工,但对于实施某种功能来说,往往需要多个脑区的参与,不同的脑区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携手在不同的功能中起作用。 语言功能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清醒的受试者听、看、说单词,同时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方法检查脑的活动,可以发现,在听、看、说单词时都有几个脑区活动着,且活动的脑区又各不相同。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个动词和说一个名词时活动的脑区并不相同。操双语的人,其同一涵义名词所存贮的脑区因语种而异。再者,虽然语言功能主要是受左脑控制的,但右脑相应区域参与了对言语抑扬顿挫的控制,一旦这些区域受损伤,我们就不可能再有生动的语言表达。 有人说,脑袋大的人聪明。初听起来,这话好像很有道理。在大自然中,昆虫的脑子往往小如针尖,它们常常成爲脑子比较发达的脊椎动物的牺牲品。猫、狗和兔子的脑子都比人小,所以它们无法与人抗争。人类所以被称爲“万物之灵”,灵就灵在有一个发达的大脑袋。在动物世界中,类人猿的智力名列前茅,但它们的脑重也远远不及人类。黑猩猩的脑重爲420克,大猩猩接近500克,猿人的脑重与人稍微接近些,但仍有一定差距。现代人脑子的平均重量爲1450克,北京猿人爲1075克,蓝田猿人只有850克。 在人类社会中,刚生下来的婴儿,脑重只有390克左右,随着渐渐长大成人,脑子开始变重、变大,智力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到了老年,脑子的重量减少了,智力水平也随之而下降。这些似乎都证明脑袋大聪明。然而,实际上脑袋大并不一定聪明。例如,脑袋小的老鼠,比脑袋稍大一些的兔子记忆力强。在脑子重量上,人也不是首屈一指的。鲸的脑子有7000克重,象的脑子有5000克重,都比人重好几倍,而它们的智力却远不如人类。爲此,前苏联人类学家用一个指数 :脑重X脑重Z体重,来表示脑的发达程度,指数越大,脑越发达。结果,老鼠爲0·19,类人猿爲 7.35,人是32.0。也许在人类中脑袋大的聪明一些的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脑子重量就有2012克。可是有些世界名人脑子却并不重,发现了许多数学定理和公式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脑重 1492克,世界闻名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脑重1420克,与一般人差不多,但他们的智力水平都超出了普通人。爱因斯坦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博学多才,记忆力惊人,当他去世以后,美国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普通人并没有什麽不同。有些名人的脑子更小,如法国著名小说家法朗士的脑重只有1017克,德国化学家本森的脑重也不过1259克,比一般人都轻,但并不影响他们在艺术和科学上发挥自己M聪明才智。 有的科学家曾作过研究,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男的脑重不低于一千克,女的不低于九百克,就不会影响智力的发展。事实上,人的大脑中有许多沟回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增加了大脑皮层的细胞数量。所以,脑袋小不一定大脑细胞少,脑袋大也不一定大脑细胞多,更何况人的聪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教育和训练。那些由于脑袋小而懊恼的少年朋友,完全可以放下这个思想包袱。同样,少数因自己的脑袋大而自鸣得意的人,切莫放松了对学习的努力和追求。 爲什麽老年人对近事记忆不清,对往事却记得很牢,有些老年人对眼前的事记性不好,可是对小时候的许多事情,甚至是非常琐碎的,也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怎麽一回事呢?原因在于大脑皮层之中。原来,当某件事在大脑皮层上引起过兴奋现象,建立起条件反射,这件事就算登上了账。回忆,只不过是再查查账,重复一遍条件反射罢了。人在年轻的时候,精力集中,条件反射既容易建立,又容易巩固,所以孩子和年轻人的记忆力特别好。随着年岁的增大,理解能力虽然增强,但因工作一般比较繁多复杂,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有时不巩固,于是就变得健忘了,老年人更是这样。老年人虽然健忘,但他们的大脑皮层功能良好,新的条件反射虽然不容易建立,但从前建立的条件反射却很巩固,所以形成了对于往事的记忆非常清晰,而近事却常常忘怀。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在年轻时,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尽量多学知识,爲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胎儿是在母腹中生长发育的。这时候,胎儿有鼻子无法呼吸,有嘴巴不能吃喝。新的生命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通过脐带这根运输线来获得的。脐带的一端与婴儿的肚子连接,另一端与母亲体内的胎盘相连,母体就是通过这根脐带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胎儿体内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来到人世间后,胎盘和脐带就失去了作用。所以,産科医生就用剪刀把脐带从婴孩身上剪了下来。脐带上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因而剪脐带时婴孩毫无痛楚。婴儿出世后不久,剩下的一截会自动脱落,在人的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痕迹,那就是肚脐眼。 人的皮肤分爲多层,在表皮的最底层,有一层细胞叫生发层,这层细胞的生命力很强,像花草树木的芽一样,能不断地生长繁殖,表皮损伤的浅伤口,就是靠生发层长好的。在长好的过程中,由于伤口很浅,神经受不到什麽刺激,也就不大会有痒的感觉,长好后也没有伤疤。但是,范围比较大损伤比较厉害,深达真皮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会有一种新的组织补上去,这种新的组织叫做结缔组织,就是从伤口里长出来的肉芽。新生的血管神经都要长进结缔组织,由于长进结缔组织里的血管特别密,在快速生长时很容易刺激与它们、挤在一块的新生神经。痒,是人体受到轻微刺激的一种感觉。神经很灵敏,特别是新生的神经,稍受刺激,就会産生痒的感觉。 人体各组织的再生能力不同。一般说来,神经组织的再生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神经组织的再生也出现得比较晚,一般在神经快长好的时候,也是伤口快长好的时候,这时新生的神经末梢和血管己经长进了结缔组织,局部如觉也逐渐恢复,所以伤口就容易发痒。等到伤口完全长好以后,新的神经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也就不觉得痒了。爲什麽伤□碰到咸的东西会格外疼痛,皮肤破了,人会觉得痛,伤口越大越痛,一不当心伤口接触了盐、咸菜之类的咸东西,更是钻心地痛。 皮肤很敏感,表面有数不清的汗毛,就连微风吹动它都能感觉到,而表皮下有非常丰富的神经纤维和各种各样感受器,能感受触觉、痛觉和温觉。但是,神经纤维并不直接暴露在外,而是躲藏在皮肤里面。通常打一拳;捏一把,被打被捏的那一部分皮肤会觉得痛,不过,痛的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过去了,这是因爲它受到皮肤的保护,不容易长时间地受到刺激。要是皮肤破了,有了伤口,那就不同了,敏感的痛觉神经纤维在伤口处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和空气中各种各样刺激,都会影响到它,挺疼痛。何况破的伤口附近,多少总有点水分。人的皮肤分爲多层,在表皮的最底层,有一层细胞叫生发层,这层细胞的生命力很强,像花草树木的芽一样,能不断地生长繁殖,表皮损伤的浅伤口,就是靠生发层长好的。在长好的过程中,由于伤口很浅,神经受不到什麽刺激,也就不大会有痒的感觉,长好后也没有伤疤。但是,范围比较大,损伤比较厉害,深达真皮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会有一种新的组织补上去,这种新的组织叫做结缔组织,就是从伤口里长出来的肉芽。新生的血管神经都要札户长进结缔组织,由于长进结缔组织里的血管特别密,在快速生长时很容易刺激与它们挤在一块的新生神经。痒,是人体受到轻微刺激的一种感觉。 爲什麽奔跑时心脏会剧烈地跳动当你奔跑的时候,会感到心脏跳得特别剧烈,这是爲什麽呢?心脏,就好像一个自动化的泵月夜不停地挤压着,把含有养料和氧气的新鲜血液送到身体各处。睡眠或休息的时候,心脏输出的血量,每分钟约在三至五升左右就足够用了,所以心脏跳得慢一点,收缩的力量也不是那麽大。当肌肉开始活动的时候,需要的养料和氧气比安静时多,因此心脏输出的血量也必须相应增加,才能满足它的需要。即使极其轻微的动作,例如每秒钟屈腿一次,也会使心脏输出的血量成倍增加。激烈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心脏输出的血量就更多了。 一般人的心脏都有这点本领,能在一分钟内挤出二十升左右的血,要比休息时多五六倍。经训练的运动员心脏更加强大,每分钟输出的血液量可达三十至三十五升甚至超过四十升。也许你会奇怪,运动时增加的血液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一方面是通过紧急动员,平时储蓄在肝脏、脾脏和皮肤里的血都跑出来了,积极地来参加输送氧气及养料和运走废物的工作,保证肌肉运动得以灵活有力;另一方面,血液在全身循环的速度大大加快,一般安静时间每分钟周流全身四至五次,运动时可加快到周流全身七次,流回心脏的血量增加,从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当然就多了。健康的心脏就是这样根据不同的需要,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的。心脏是依靠什麽力量使输出量增加的呢?主要是采取两种办法:一爲加快心脏跳动,二爲增强心脏的收缩力。这样双管齐下,心脏的输出量必然会增多。当你在做跑步、登山等剧烈运动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收缩力量增强,所以你会感到心跳得又快、又重,十分剧烈。 如此说来,跑步似乎加重了心脏的负担,那麽对心脏健康有好处吗?好处很大,原来,心脏正是需要一定的负荷才能增进健康,因爲心脏加倍工作的同时,流经供应心脏本身需要M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应,心肌就在这“多劳多得”中不断增强。爲什麽受惊吓后会脸色发白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某些紧急情况。比如受到突然惊吓时,人会立即作出反应,脸刷的一下变自了,四肢发冷,出冷汗,汗毛也会竖起,这是怎麽一回事呢?这是因爲在人体内有一套防御系统,当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体内就会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等现象,以适应强烈刺激,提高机体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这在医学上称爲“应激”。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造成心跳 。 皮肤划破的地方,会流出的血液,里含着很多的血小板,血小板对皮肤伤口的抢救工作很有趣,它一从血管里流出来,立即“粉身碎骨”,破裂后,放出的血小板因子和血浆凝血致活酶原,在钙离子的帮助下,相互作用形成凝血致活酶;血液里的凝血酶原在钙离子以及凝血致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少量凝血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网状固体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人体里的“水泥”,它会很快地凝固,凝成一根根又细又长的纤维。这些纤维再相互交错、重迭,终于堵住了“决口”,使血液不再往外流了。慢慢再凝结成爲坚硬的痴皮。 ...上述数据,谨供参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