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用途

姜属姜科,为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我国自古栽培,周朝时已食用。姜是一种调味蔬菜,可以生食,也可以炒食或加工腌制。

姜的种类很多,有红姜、紫姜、沙姜、姜黄、蓝姜等。按原色分为灰白皮姜、白黄皮姜和黄皮姜。

灰白皮姜。表皮呈灰白色,光滑,每个小姜块互相连接成手掌样的一个整块。嫩姜辣味小,肉质脆嫩,可以炒食或腌制糖渍。老姜味辣,有香味,呈黄色,水分少,主要供调味或药用。

白黄皮姜。姜块呈白黄色,整块姜有单、双排列,个较大,最适宜腌制糖渍。

黄皮姜。姜块呈鲜黄色或浅黄色,每个小姜块连接成一个大整块。嫩姜可腌制糖渍,老姜可制干姜粉或药用。

姜供食用的部位为不规则的块茎,呈灰白或黄色,具有辛辣味。

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除做调味品外,尚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做调味。

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

姜既可作蔬菜、调料,又可入药,用途非常广泛。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姜的歌谣,如“上床萝卜下床姜”、“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很平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等。

中药用姜有生(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皮之别。其气味均为辛温,辛能散之,温能散寒,入肺、脾、胃经。干姜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生姜名始载于《名医别录》。生姜传统认为湖南均州产者为地道药材,故名“均姜”。姜属姜科薯芋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古称畺又叫疆,又称生姜、黄姜、地辛、百辣云。姜在食用的同时有一定的药用、食疗的功效,过度食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药用功效

姜是中药材之一,除鲜姜做药引外,还有炮姜、干姜、姜皮、炙姜、姜碳等。中医认为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健胃、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止痛、祛痰、助消化、利分泌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风寒、呕吐、咳嗽、胀满食滞、腹泻、解毒等症。《本草纲目》记载,生姜“生用发散、热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萜风湿病。”《随息居饮食谱》有“姜辛热、散风寒、温中、去痰湿、止呕、定痛、消胀杀虫。”《本草从心》记载:“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擦冻耳、煨姜,和中止呕。”《中药大词典》:“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哮咳、胀满、泻、解半夏、无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呆谓:“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姜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转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民间关于姜的谚语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冬有生姜,不怕风霜”、“晚吃萝卜早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等,可见姜的疗效已深入我国民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姜,作为葬物,可见姜的重要。

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兴奋呼吸中枢和心脏,升高血压,发汗止痛的作用,有抑癌的功效,并在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抗衰老物质过氧化物质歧化酶,能抑制体内脂褐质色素的产生,防止氧自由机对机体的侵害,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北宋诗人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说起,杭州的钱塘净慈寺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仍鹤发童颜,自谓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可见生姜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姜内所含的辛辣素能迅速吸发细胞膜扰动,由于味刺激的条件反射,许多汁腺细胞和胃细胞一样产生杂质引起的相变。进人体内的姜酚也会起同样反映,膜面脂质将以声子导热方式散热,并使水分蒸发。待体温下降后脂膜由无序恢复有序,故姜不仅是速效退热剂而且能使细胞膜排除病毒产生的毒素,起到发汗解毒的效果;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刺激作用,会引起血管扩张和中枢神经兴奋,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有温热感觉,起到驱风解寒的效果;姜辣素还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肠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的蠕动,故常吃姜制品能增进食欲,醒脾胃;服姜后可以温肺暖胃,用于受寒引起的呕吐咳嗽等症,对老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虚咳嗽、头痛鼻塞、腹痛泄泻等甚为适用。故老年人宜多吃姜制品及加姜的菜肴,对健身祛病有好处。

姜有温经散寒、破血逐瘀的作用。妇女产后气血虚亏、经冷瘀血多,民间常以生姜红糖汤内服,可以温经散寒,去瘀血、营新血,对产妇的健康和体力恢复大有好处,故姜是产妇必用的食品。姜还可以作为艾炙疗法的药物,称隔姜炙,方法是取厚一厘米左右姜片一块,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炙,以引郁毒,通孔疮窍,使内毒外发,或治其它疾病。姜还可以捣烂敷剂,可供药力而行气血,使运行旺盛而驱散毒气。

姜的加工方法不同,其内含化学成分在受热处理中发生变化也影响药性,故药效也异。如干姜味辛性热,入脾、胃、肾、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通脉止血,消痰下气,止呕,发散诸经寒气的功效。适应于心腹冷痛、感寒腹痛、胃痛、寒饮咳喘、风寒湿痹、霍乱冷痢、吐血咯血、慢性便血、漫性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阳痿、精冷不育、脱阳、虚阳外越等病症;姜皮味辛性凉,入脾、肺经。有行水消肿之功。临床多用于水肿、膨胀、癃闭等病症;生姜汁味辛辣性温,人肝、脾、肺经。有散寒温经,开痰下气之功效,临床多用于一些急性病症。

姜常与各种药物配伍以增加其药效,如生姜加半夏适于各种呕吐和肠胃不和;加竹沥可加强清热、祛痰;加竹菇可增加益胃清热、降逆止呕的作用;姜皮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制成五皮饮,适用于通身水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生姜味辛,重在发散辛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功能。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可治寒性吐泻,脘腹冷痛,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炮姜性味苦涩温,无辛散作用,专攻中焦,止血止泻,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姜皮性味辛凉,有和脾利水之效,临床配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等诸味中药可治皮表水肿。姜对于虚寒性体质或性质属寒性的病症较适宜,热性体质及证属实热或温热的病症必须慎用或不用。

验方:

内服:

将糯米二两冲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七根(约一两),生姜七片(五钱),共煮五分钟,然后加入米醋五十毫升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出汗,一般连续服用三至五次,感冒就会痊愈。

治伤风感冒用生姜与红糖煎汤热服,得汗即解;用干姜、红糖各一两,大枣十枚,水煎服,每日二次,用于寒湿凝滞引起的月经不调。

干姜与半夏合用治胃寒呕吐,如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

将生姜捣汁冲服或煎汤内服,可解食鱼蟹中毒。

小孩误食半夏、南星可用鲜姜解之。

生姜煮熟后刺激性较小,能温中祛寒,可治胃寒腹痛。

胃痛时,取生姜二两,红糖四两,大枣七枚,同煎后吃枣喝汤,每日一剂,连服二剂,或生姜、橘皮各四钱,水煎,日分二~三次服,有止痛止呕之效。

中暑昏厥时,可取生姜汁、韭菜汁、大蒜三~五瓣,共捣烂用汁灌服。

患了急性痢疾,可用生姜、红糖各一两半,共捣烂为糊状,每日三次分服。

患腹痛、吐泻、急性肠胃炎时,可用干姜加绿茶沸水冲泡饮之。

将生姜剁成茸,与冷饭同炒,有止呕、治头晕的功效。

秋冬季以红糖加生姜煲汤饮用,可去寒暖身,有预防感冒之效。

外出旅游乘坐飞机、汽车、火车,可提前吃几片生姜或干姜,能预防晕车、晕机引起的呕吐。

食欲不振,可用萝卜切碎,加少许生姜汁搅拌后佐餐,对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有效。

若胃部满胀不舒,可吃几片生姜,或喝一些煎熬的姜汁,可减轻胃部症状。

头痛,取姜汁和麻油等量混合,再加入少许蜂蜜,擦拭头痛的部位。

牙痛时,将磨碎的生姜和面粉混合成粘状物后,贴在牙痛侧的面颊部。

伤风感冒时,取姜数片,红糖少许,煎汁喝,治疗和预防感冒效果佳。

治疗头屑过多,把生姜压汁一百五十毫升,煮沸后备用,每天用棉签沾少许擦头皮。

妊娠呕吐药膳方--姜汁牛奶:鲜牛奶六两,生姜汁三钱,白糖六钱。将鲜牛奶、生姜汁、白糖混匀,煮沸后温热服,每日二次。有益胃、降逆、止呕功效。这是妊娠呕吐不能进食者常选之一,具有很好的效果。

鼻塞头痛—-萝卜姜汁饮:鲜萝卜适量,生姜汁少许。取新鲜萝卜适量去皮,捣汁,加生姜汁少许,酌量饮用。主治风寒引起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头痛、鼻塞。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中药毒。用生姜汁可解。

姜汁蜜:姜七片、水二杯、蜂蜜两小匙,份量可随口味调整。将姜切成小粒,放在碗内,用刀柄桩烂。将水煮沸后,将姜蓉放入水里。当姜升上水面,将姜渣捞起,将汁榨出。当水再开始沸,关火,将蜂蜜加入。倒入咖啡杯时,将余下的姜渣隔离。制成两杯姜汁蜜。治鼻敏感消失,鼻呼吸很通畅。

奶撞姜:姜七片、鲜奶一碗、糖适量。将姜切成小粒,放在碗内,用刀柄桩烂,将汁榨出。将一汤匙姜汁放入一碗内,将奶及糖放入小鐹煮热(约奶开始黏底)。然后将奶撞入盛姜汁的碗里。约一分钟,奶开始凝固成豆腐花一样,稍等便可食用。

外用:

贴敷治关节寒痛、胃脘腹痛。

切片摩擦治斑秃、癣及未破之冻疮。

切片含在口中,或贴敷内关穴,治疗晕车晕船。

用干姜、白矾各五钱,煎水洗脚可治脚汗症。

姜汁敷患处能缓解疼痛、消肿,治疗水火灼烫伤。

将一片姜放于脉门上,便有纾缓晕浪感觉。

芋头皮含有一种毒素,接触到可能会引起皮肤痕痒,解决方法可以用一片姜于患处摩擦,便可止痕。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湿热发黄。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满口烂疮。用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或用生姜研末搽疮亦可。

牙齿疼痛。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矾末擦痛处。

刀斧伤。用生姜嚼烂敷伤处。

闪扭手足。用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炒热敷患处。

跌打损伤。用姜汁和酒调生面敷贴。

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搽,可断根。

赤白癜风。用生姜频擦。

两耳冻疮。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诸毒痔漏,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成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敷患处。

 

食疗作用

姜与各种食物配伍也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如姜加柿蒂、刀豆、红糖制成生姜刀豆饮,能温中下气、止呃逆、利肠胃,有滋补镇静作用,适用于胃寒呃逆、呕吐等症;姜加紫苏、红糖制成姜苏因,对风寒感冒时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患者有效,适于孕妇感冒。干姜加绿茶沸水冲泡制成姜茶饮、可治腹痛、吐泻、急性肠胃炎;姜加饴糖制成生姜饴糖饮,可治脾胃虚弱,及因寒邪引起的呕吐、胃痛患者;姜汁加蔗汁制成甘蔗姜汁饮能利胃、止呕、适于胃虚呕吐的妊娠病人;姜和韭菜取汁加在牛奶中煮沸,制成姜韭牛奶羹能温胃、健胃,适用于胃寒型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脘疼痛、呕吐等;姜切开挖孔嵌入红枣煨焦,制成生姜煨红枣,取枣细嚼,可补脾、和胃、止呕,适于虚寒性呕吐、胃痛病人。

姜还可加羊肉、葱白、当归等制成当归生姜羊肉汤,有补虚温中、活血祛寒作用,适用于产妇风寒感冒;姜加大枣、糯米制成生姜粥,能暖脾胃、散风寒,适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清水、感冒风寒、头痛鼻塞、慢性气管炎的老年人,姜加糯米和葱、醋等制成的神仙粥,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消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肺寒咳嗽、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气管炎、伤风感冒患者甚相宜。姜加粳米、砂仁制成姜汁砂仁粥,能醒脾通滞、散寒温肝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患者。

姜汁加牛肉、油、盐等煮汤浇在米饭上再蒸,制成姜汁牛肉饭,可补中益气、强筋健骨,适于脾胃虚弱、大便溏泻、久泻脱肛、体虚的浮肿患者;姜汁加黄鳝、油、盐、葱等烧羹浇在米饭上,制成姜汁黄鳝饭,能补血健胃,适于产后虚损、贫血消瘦等症;姜汁加黄豆、糯米、桔皮等炒熟研粉制成营养暖胃粉,吃时加红糖水煮服,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宽中下气、开胃行滞作用,适于胃虚寒患者,常服可加强胃的功能。

 

毒性作用

姜对人体有许多益处,也不宜多食,因姜辣素能刺激肾脏,过多食用会引起口干、便秘,受寒后若喉痛、口干便秘者慎食。阴虚内热者忌服生姜。

干姜太辛、太热,辛能散气走血,热能助其药力。久服则损阴伤目,凡阴虚内热、阴虚咳嗽、血热妄行、诸般热症时,均忌用,孕妇、便秘者慎用。《本草纲目》着:“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因姜和酒辛温助热,同样可以加重痔疮的病情。小儿生机旺盛,多食姜容易发生热性病症。生姜性烈而温散,多食可以损伤眼目和加重眼炎。孙思邈提及,八九月食姜,至春多患眼疾,因热而致眼病者忌姜。“姜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食疗本草》)

生姜素成分可以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粘膜,多食加重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反应。因姜性质辛而疏散走表,故功能性的子宫出血者、痔疮等皮肤病和高血压患者忌多食鲜姜。患痔疮或刚刚接种、面部充血者,不宜食生姜。

据药理硏究表明,生姜具有防氧化和抗衰老功能。其所含挥发油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温暖,兴奋神经。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作用,大量服用可治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肾排泄,刺激肾炎发作,故肾病者慎用。

 

营养分析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姜含丰富维他命A和C,能增强血液循环速度,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新陈代谢之效用。此外,姜素对于伤寒菌和霍乱菌等有强力的杀灭功效,具杀菌解毒作用。

 

姜的妙用

姜一向在烹调上只是大配角。其实姜凭一股辣劲,除可煮食外,还有其它特殊用途。靓姜的姜皮一定要够滑净,若姜皮皱及多芽,即代表这是老姜,老姜多渣难消化。但姜愈老则辣味愈强,驱风能力亦较佳。

「早上三片姜,胜过喝参汤」,姜是颇有名气的调味品,它能将自身的辛辣、芳香渗入菜肴中,无论是鱼、肉、蛋、青菜,只要有少许姜丝或姜片,就会使菜的味道更加鲜美、柔和可口。姜又是驱腥除膻不可缺少的调料,故谚语有「鱼不离姜,肉不离酱」之说。姜是煎鱼、烧鸭、烧蟹、炒肉的重要原料,既可解除鱼、鸭、蟹、肉的膻味,又可增加香味。《红楼梦》中有:「酒未涤腥还有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以及「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姜以不同形状入菜,也有相当的讲究:姜块作为各种菜的调味品,可炒、可焖、可煨、可烧、可煮;姜丝入菜,可炒、可拌;姜块入菜,可炸、可爆、可炒;姜汁入菜,可做鱼团、肉团、虾团等。传统以姜为原料配以其它食物制成的菜肴也颇具盛名,如子姜鸭块,子姜干丝等。

李时珍说:「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岗不正之邪。」姜除了调味功效以外,有的还将嫩姜做成酱菜;有的姜用糖腌制成糖姜;有的加盐、花椒、醋腌制成酸姜;有的将生姜加盐、糖、柠檬酸、食用红等腌制后晾干,制成口感甜、香、辣、咸、酸的五味姜;有的用糖揉蜜浸渍成甜辣可口的蜜饯姜;还有制成桂花姜、冰姜、油姜、甜酱姜等。

姜的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含有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成份。平时吃菜时,多用上几片姜,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增加营养。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载的钱塘净慈寺和尚年已八旬有余,但仍面如童子。问其养生之道?答曰; 「服姜四十年,故不老矣。」这说明食姜对人健康是有益的。

姜虽好,但不能多食。过多食用,火气大的人会造成口干、喉痛、便秘等症状。另外,腐烂的姜不能吃,因为它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大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病变,诱发肝癌和食道癌。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无病消灾寿命长」,中医认为,伤风感冒就是受了风寒,只要去掉风寒,病就会好。生姜所以有发汗作用,是因为姜中含有「姜辣素」,它对心脏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促使心脏加快跳动,血管扩张,血流流动加快,从而使全身产生温热感觉。同时,流到皮肤去的血液增多,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从毛孔渗出的汗也增多,汗液不但把体内多余的热带了出来,而且还把病菌的毒素排出体外。生姜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适应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大泻,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心发热,老年慢性气管炎,妇女产后气血两亏,经冷瘀血多等病症。金元医家李杲说:生姜的用途有四:一治半夏、厚朴之毒;二发散风寒;三与枣同用,益脾胃之气、温中去湿;四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民间常以生姜加红糖煎服,可化去产妇的瘀血、生新血,对产妇的健康和体力恢复有很大好处。民间还用生姜预防晕车,乘车前切一片生姜敷在「内关穴」 (男左女右),用手帕包扎住即可。关于生姜的防晕作用,最近国外的研究认为;生姜阻断了胃反射到大脑的呕吐的信息,所以不会发生反射性的呕吐。后来,又有人证明,生姜可以通过内耳的作用,抑制耳性眩晕。丹麦的研究人员和海军将士一起出海,亲自检验它的防晕效果,虽然完全没有抑制晕动病的发生,但能使症状明显减轻。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发生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二两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明显。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夏天,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用,很容易感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

姜的吃法很多,倒如,喝姜汤,吃姜粥,煮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馄饨、水饺馅时加点姜碎,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醒胃开脾,提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有助胃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不要吃烂了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煎鱼前将数片姜先放在镬中泡油,并将姜均匀地途于镬的每一处,这方法可防止煎鱼时会黐镬,同时亦具辟腥作用。

辟鱼腥蒸鱼前先将姜丝铺于鱼面,及将一片姜放在鱼肚内,可辟去鱼腥味。

防黐碟将姜切成粗丝,一字形排在碟底,然后才放鱼在上面蒸,这样除可辟鱼腥外,亦可防鱼皮黐底。

驱寒于炒菜时加一片姜,是用于驱寒,同时亦能诱发蔬菜的甜味,尤其是一些属寒凉的蔬菜,如白菜及绍菜等,必须要加一片姜来炒。

切鱼后的刀会留有一阵鱼腥味,只要将一片姜在刀的两侧磨洗片刻便可辟走腥味。

 

生姜用途的新发现

近些年来,国外医学界对生姜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新发现。

丹麦科学家研究证实,生姜是减轻晕动症“最为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去年年底对一千余名海军出海远航的晕海症察研究中出发现姜虽然还不能完全使晕动症状消失,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却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减轻,尤其是可以大大减轻呕吐症状,有效率达九成以上,药效可持续四小时以上。据此,丹麦已试制了一种防晕生姜胶囊。据称,其效果优于一般晕车药,且无一般晕车药引发的令人昏昏欲睡的副作用。

英国科学家对动物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生姜能大大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这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专家们预计,一种以生姜为主要原料的降血脂新药不久即可问世。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用生姜制作血液稀释是十分相 似,因为生姜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与水扬酸十分相似,而过去血液稀释剂是以水扬酸为主制成的。

荷兰科学家宣称,生姜有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的杀灭效果十分理想。

更令人鼓舞的是西德科学家证实的“生姜汁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新发现。这将为人类与癌症作斗争增添一种有力的“新武器”。

 

...资料来源:互连网.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