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饮法              作者:不详

黄酒的饮法

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后者较为普遍。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

饮酒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

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

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

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饮葡萄酒的规则

葡萄酒,一般是在餐桌上饮用的,故常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在上葡萄酒时,如有多种葡萄酒,哪种酒先上,哪种酒后上,有几条国际通用规则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

先上新酒,后上陈酒;

先上淡酒,后上醇酒;

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开胃酒、佐餐酒和饭后酒(Apertif Wine Table Wine Liqueur

开胃酒,这是饭前饮的酒,能增加食欲。适合于开胃酒的酒类品种很多,传统的开胃酒品种大多是味美思(Vermouth)、雪利酒(Sherry),这些酒大多加过香料或一些植物性原料,用于增加酒的风味。现代的开胃酒大多是调配酒,用葡萄酒或烈性酒作酒基,加入植物性原料的浸泡物或在蒸馏时加入这些原料。

佐餐酒,是在进餐时饮的酒,常用葡萄酒。

在西方,有喝饭后酒的习俗,饭后酒的种类主要是白兰地和利口酒(liqueur)。利口酒也是一种烈性酒,但其风味是由加入的香料决定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风味料浸泡在烈性酒中,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香料后进行蒸馏。都要加入糖浆作为甜味剂。故利口酒都是甜酒。

鸡尾酒和长饮(Cocktails and Long Drinks

鸡尾酒和长饮都是混合酒。以烈性酒为基酒,加入香料酒、鸡蛋、果汁、冰块和糖水等混合而成。烈性酒可采用威士忌、白兰地、兰姆酒、俄得克等。我国也常用中国名酒如茅台酒、剑南春、五粮液等白酒作基酒。鸡尾酒又可分为餐前、餐后鸡尾酒或香槟鸡尾酒,用于不同的场合

鸡尾酒和长饮的配制方法相似。区别在于各种用料的配比不同。

鸡尾酒,也称为短饮。一般以蒸馏酒为基酒,其特点是酒度较高,约占总容量的50-70%,香料味浓重,随调随喝,这宜放置过长的时间。

长饮是用烈性酒、果汁、汽水等混合而成的低酒精饮料。配料中酒较少,饮料较多,比鸡尾酒淡。可放置较长时间。

 

饮酒的最佳温度

黄酒适当加温后饮用,口味倍佳,但是究竟多为温度为宜,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注入热水,注子中盛酒后,放在注碗中。近代以来,用锡制酒壶盛酒,放在锅内温酒。一般以不烫口为宜,这个温度约为45-50℃左右。

白酒一般是在室温下饮用,但是,稍稍加温后再饮,口味较为柔和,香气也浓郁。邪杂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点的成分,如乙醛,甲醇等较易挥发,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较辛辣的口味。

葡萄酒不同的葡萄酒适宜的饮酒温度有所不同。

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8-12 ℃

香槟酒、汽酒和甜型白葡萄酒   6-8 ℃

新鲜红葡萄酒          12-14 ℃

陈年红葡萄酒          15-18 ℃

啤酒是一种低酒度的饮料酒,较适宜的饮用温度在7-10℃之间,有的甚至在5℃左右。如果喝黑啤酒,温度更低些,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将酒置于冰箱内冻至表面有一层薄霜时才拿出来喝。

 

解酒、醒酒

醉酒是常常发生的事,如何醒酒,使醉酒者尽快恢复过来如何使人彻底戒酒在这方面,古人也有许多经验之谈。在唐代的医书外台秘要中引用了许多前人的古方,如:“饮酒连日醉不醒方九首。疗饮酒连日醉不醒方( 四,所用药物有芜菁菜,葛根,葛藤,葛根汁,菊花末,小豆叶,井中倒生草等。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五十多种解酒,戒酒的药方,其中解酒药方有90%,戒酒药方占10%。元代也记载了一些药方。下 面作一简单介绍。

解酒

关于解酒方,宋代窦萍有如下记载。虞宗有鲭,云可以醒酒,而不着其造作之法 。”“《醴乐志》柘浆折朝酲,言甘蔗汁治酒病也。”“兴庆池南有草数丛,叶紫而茎赤,有醉者摘叶臭之,立醒,故谓之醉醒草醉酒莫过于烧酒醉人者。轻者伤身败体,重则危及性命。

宋代赵希鸹的记载:“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烫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皮下喉即安。

清王士雄:“解酒毒,大醉不醒,枳子煎浓汁灌人乳和热黄酒服,外以生熟汤浸其身,则汤化为酒,而人醒矣。”“解烧酒毒,芦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子煎浓汤灌。大醉不醒,急用热豆腐遍体贴之,冷即易,以醒为度。外用井水浸其发,并用故帛浸湿,贴于胸隔,仍细细灌之,至苏为度。解酒醉”:饮酒大醉,冲葛粉食之即解,烧酒醉者,饮糖茶或麻油。糯米炒焦,冲水作茶饮。饥时米即可食。

元代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之解醒汤中酒后服之东垣李明之方,妙绝。其孙李信之传。白茯苓一钱半,白豆蔻仁半两,木香半钱,桔红一钱半,莲花青皮三分,泽泻二钱,神曲一钱,炒黄,缩砂仁半两,葛花半两,猪苓去黑皮,半钱,干生姜二钱,白术二钱,人参一钱。右为细末,和匀,每服二钱半,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疾去矣,不可多食。

饮酒不醉之方

古代书籍中甚至还有所谓的饮酒不醉之良方。

清代无名氏之载:“饮酒欲不醉饮酒欲不醉者,服硼砂末少许,其饮葛汤,葛丸者效迟。

七夕日采石菖蒲,末服之,饮酒不醉。大醉者,以冷水浸发即解。又饮酒先服食盐一匕,饮必倍。又清水漱口,饮虽多不乱或曰酒毒自齿入也。上述药方是否奏效,还未验证。当然也不可全信。用中草药解酒醉,有独特的效果。

现代医学工作者应用传统医学中的国粹古--酒仙乐又名解酒灵,其成分为人参,天麻,黄连,黄柏,黄芩,葛花,葛根,枳子,元胡,麝香等二十余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经过加工炮制成为细末粉剂型。可在饮酒前服,亦可在饮酒过程中兼服,还可以在酒后服用。此药为天然动植物或生物制品,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对人体一般无害无毒,副作用也几乎未出现。

据国外消息,美国官方有关机构对中国传统的解酒药方也正在进行各种研究,一旦通过各种毒理性实验,则可以推向市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酒海中的宝藏也是琳琅满目,只要认真加以发掘,还可以继续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出贡献。

 

酒与养生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酒之性能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一、二次,一周后,每周搅拌次;共浸渍三十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十四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三十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十五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二十四四十八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注意事项

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屙;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常用药酒

长生固本酒、养生酒、读书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补酒、

百益长春酒、大补药酒、状元红酒、参茸酒、仙灵脾酒、

枸杞酒、周公百岁酒、何首乌回春酒、五加皮酒、黄精酒、

菊花酒、参苓白术酒、茯苓酒、首乌金樱酒、定志酒、养荣酒。

 

...资料来源:互连网.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