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大將軍傳略

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傳略 01

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傳略 02

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傳略 03

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傳略 04

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傳略 05

己巳太歲郭灿大將軍傳略 06

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傳略 07

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傳略 08

 

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傳略 09

壬申太歲劉旺降生於明代,身為都指揮使。明代成化年間(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年),韃靼兵騷擾邊境,使得邊疆民眾惶惶不安。劉旺率兒子塔斯就在古城堡設置埋伏,準備伏擊入侵者。韃靼兵來侵犯的時候,劉旺和他的兒子英勇出擊,同韃靼兵大戰,但是因為孤不敵眾,援絕矢竭,突圍又不得出,情勢危急。韃靼兵脅迫劉旺父子投降。劉旺說:我是為國家鎮守邊關的,發誓要同邊關同存亡。於是劉旺父子都英勇地犧牲在戰場上。

 

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傳略 10

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傳略 11

 

乙亥太歲謝太大將軍傳略 12

乙亥太歲謝太降生於明代,又名謝廷輔。謝太在山路上拾到一個包裹,里面有銀子四百兩。他就用衣服將包裹覆蓋在地上,坐在山路上,等待失主來取。一天過去了,失主沒有出現。他就將包裹收拾回家,擱置在房子的梁上,怕別人再來偷取。第二天,謝太再去山路上守候,結果看見一個人邊騎快馬,邊大聲叫喊有沒有人拾到包裹。謝太主動上前邀請騎馬的人回家,一邊用飯菜招待他,一邊詢問他有關包裹的種種。在問清核實以後,謝太就將梁上的包裹取下來,交還失主。失主感動地說:我是為主人管理官家之事的。這次東西丟失,如果找不回來,那就性命難保了。現在承蒙你救了我的性命,我願意拿出一半來作為酬謝。謝太不接受這筆錢。失主又說要將此事告訴官府,給以表彰。謝太也不同意。謝太路不拾遺又不求報答的善行,後來得到了好的報應。他的子孫都升官直至翰林。

 

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傳略 13

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傳略 14

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傳略 15

 

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傳略 17

庚辰太歲董德降生于宋代,又名董德修。董德從小學習儒家經典,老實寡言,不喜歡玩耍嬉戲,立志苦讀,勤勞忘倦。長大以後,三次參加漕試沒有中舉,於是,隱居起來,努力學問。他說:我們家族自然會因為有學問而顯赫起來。何必一定要做官呢,真是庸俗啊!董德曾經到過陸九淵門下學習,終日靜坐,潛心探究理學。跟隨他學習的人中間,很多人都立德成名了。

 

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傳略 19

壬午太歲陸明降生于明代,少年聰慧,習儒有成。中了舉人,終身好讀書,沒有一天釋卷。做官的時候也以道守官,不獻媚于上司。當時有二兄弟爭奪財產,陸明就耐心勸說,幫助他們辨別是非曲直,最後說得他們覺悟,彼此相互忍讓,得以繼續同居。陸明為官嚴格堅毅,措施有方。凡是官衙內有所舉措,百姓還沒有感覺疲累,事情常常就辦成了。

 

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傳略 22

乙酉太歲元時降生於今浙江東陽,名蔣尚,亦名蔣崇。崇純謹無偽,自守甚篤,遇人恒抑抑然,若畏之者。或有紛糾,出片言諭之,則又翕然。服簞食豆羹不繼,室廬不足蔽風雨,崇安之。唯拯患扶難,則竭志慮不遺餘力。人求之以田,崇亦予之不吝。鄉民無不崇敬,勞疾時,問者無虛日。及死,莫不哀傷。

蔣崇從小就謙虛,誠懇,從不說假話,從不虛偽張揚,安分守己,忠厚老實。蔣崇同人來往,話語很少,就好像怕同人交往一樣。鄰裏之間如果出現糾紛,蔣崇常常簡短說上幾句勸導的話,切中要害,擲地有聲,令人信服。

蔣崇的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即使穿得粗陋,吃得普通,甚至有時候還會斷炊,即使居住的房屋有時候不能抵禦風霜雨雪,他都能坦然相對,毫不怨天尤地。

如果鄰裏有了困難,蔣崇都能竭盡全力給予幫助。農村中土地就是糧食,就是生命,可是,如果有人耕田不足,懇求蔣崇借田耕種,蔣崇都會無私幫助,毫不吝嗇。

因此,鄉裏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尊敬蔣崇的崇高德行。蔣崇晚年得病的時候,鄉裏中人天天前去探望。蔣崇羽化歸天以後,鄉裏中沒有一個人不悲傷痛苦的。

 

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傳略 23

丙戌太歲明時降生於閩地,名白叔敏,亦名白敏。敏洪武十八年任潮州知府,興學校,課農桑,持身清白,不敢以私。諸子弟遵其教,習服清素,革紈絝淫靡之俗。時潮多,絕戶荒田。稅糧令民貱納至鬻子女不能給。敏奏除之,人懷其德。

 

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傳略 24

丁亥太歲封濟在明朝時降生在湖廣(湖南廣東二省)地區,或稱封益。洪武年間(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封濟科考中舉人,任湖廣嶽州(今湖南嶽陽)知府。當時,鄉民聚結成為盗賊,連續多年難以平息。封濟親自到盗賊盤踞地,盗賊見知府親臨,個個都抛弃武器,跪地叩拜,願意接受招安。於是多年的盗賊之祸害得到解決。封濟還設置義倉以備荒年之需,逢有災荒之年,向皇帝上奏常平濟籴法。皇帝嘉奬封濟,提拔他出任戶部侍郎。

 

戊子太歲邹鐺大將軍傳略 25

戊子太歲明朝降生於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名邹銳,亦名邹鐺。字克剛,永樂(一四○三至一四二四年)初由監生任河南按察司副使,轉貴州布政司左參政,又昇任通政。在任處事精詳,政尚德教,不事苛虐,不避權勢,所至斥蠹摘奸,甚愜民心。體貌清癯,性行廉恪,民官既久,家無厚積。年八十餘,卒於家。

 

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傳略 26

己丑太歲在宋代時降生在考城(今河南省籣考縣),名叫傅求,也叫傅佑。傅佑,字命之,天聖二年(一○二四年)科考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兖州仙源縣知縣等官職,有治政的能力。在任職梓州路(今四川省三台縣一帶)轉運使期間,因縣內有官吏冒名掠取播州田地,引起夷獠等少數民族的恐慌,傅佑立刻趕到當地,根據實際情況,處罰並發送肇事官吏到嶺南,夷獠的動亂危險才得以平息。後來傅佑升遷到陝西,正逢朝廷用兵康定,要將大量粮草運送到邊境,百姓力量難以承受。傅佑立刻命令停止運送粮食,改為運送錢財,讓軍隊就地用錢財購粮。百姓免除了運輸粮草的困苦,而軍隊也有足够的粮食使用。後傅佑升遷為龍圖閣學士,掌開封知府的權力。熙寧六年(一○七三年)仙逝,享年七十一歲。

 

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傳略 27

庚寅太歲在元代時降生在新昌(今浙江省新昌縣),名叫鄔璚,也叫鄔桓。鄔桓自幼喜歡學習,有志向,重品節,處處節約,常常施捨幫助他人。在宣德年間(一四二六~一四三五年),鄔桓任溧陽縣縣丞(今江蘇省溧陽縣)。在任內,扶助弱小,壓制強暴,去除腐敗,減少弊端,於是,溧陽的賦役得到平均分攤,官吏們不敢狼狽為奸。溧陽的百姓也安居樂業。鄔桓任期屆滿的時候,上千名百姓到官衙內要求鄔桓留任。於是,朝廷升鄔桓為知縣,而鄔桓為官也更加勤奮。不久,鄔桓仙逝在任內。溧陽的百姓思慕鄔桓的恩,久久不忘。

 

辛卯太歲範寧大將軍傳略 28

辛卯太歲在東晉時降生在南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一帶),名叫范甯,范甯,字武子。為人有豪氣,有才氣,專心治學,博覽群書,不事虛偽,討厭浮躁。他就任余杭縣令(今浙江省余杭縣)時,興辦學校,招收和供養學生,余杭社會面貌為之大變。後范寧升遷為臨淮太守(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封陽遂鄉侯,又調任豫章太守(今江西省南昌市)。在豫章,范寧廣泛設立鄉學,還派人外出購買鄉學所需材料,供興學之用。范寧資助辦學的經費,全部出自自己的官俸。遠近來鄉學就讀的人達到一千多人,其讀經的聲音,就像山東的曲阜一樣。由此開創了豫章地區經學傳承的好風氣。

 

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傳略 29

壬辰太歲彭泰降生於明代。彭泰幼年就聰明伶俐,中了進士,為官剛介樸素,勤於政務,常常以古人的品質自勵。小時候聘了同村的窮人家的女孩子為妻,後來,彭泰家發跡以後,彭家就想毀婚,解除婚約。彭泰不同意。又稱那個女孩子相貌醜陋,要彭泰另娶,彭泰仍然不同意。於是彭家不得不讓做官的彭泰同窮人家的女孩子結了婚。彭泰同妻子一輩子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傳略 30

癸巳太歲漢時降生於陜地平陵,名徐干,亦名徐單。單少習武,慷慨勇猛,上疏願備身佐班超平西域。遂以單為假司馬,將弛刑及義從千人就超,擊破蕃辰,斬首千餘級,復拜單為軍司馬,與超大破烏孫。西域五十餘國悉納質內屬焉。

 

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傳略 31

甲午太歲明時降生於涇縣,名章文粹,亦名章詞。詞習儒,通五經,能文章,有才略,讀貫《詩經》要旨,大有發明。為人持重,不苟其教,行以身先,不尚浮靡。任福寧州訓導,勸民耕稼,歲穫豐稔。值倭警閉城,避倭之眾無所歸。詞以身任開門納之,全話甚眾。卒於官,士民千里奔送。

 

乙未太歲楊賢大將軍傳略 32

乙未太歲楊賢降生于宋代。楊仙年幼時習儒,聰慧有才,但是,他淡薄名利,好仙術,隱遊諸山。在山中,楊賢同虎豹同處,就像同小鳥在一起一樣。郢州朱司戶仰慕楊 賢的才學,留他在家裏居住了好多年。楊賢平時話語不多,但是,說話料事如神。有一天,楊賢在喝酒以後,對朱司戶說:我要辭世而去了,果然,不幾天楊賢無疾而終,被葬在山裏。後二年,朱司戶去京師,忽然在路上看見楊 賢,說話談笑同生前一樣。朱上前問楊仙,楊賢不予回答。朱司戶回家以後,打開楊賢落葬的墓穴,發現其中空空如也,於是,朱就在墓邊修建了一座塔,以志紀念。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傳略 33

丙申太歲春秋時降生於齊國穎上,名管九吾,亦名管敬仲,字仲。管仲,少時家貧,與鮑叔牙游,鮑叔牙終善遇之。仲三仕三見逐於君,鮑不以為不肖。仲三戰三走,鮑不以為怯。仲幽囚受辱,鮑不以為恥,並進仲於齊桓公,任仲於齊。仲以齊國濱海之宜,治國以定人之居,治人以三選為上卿,治法以擇善而用之,治軍以內政寄軍令,治稅分肥瘠而征收,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治外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尊王攘夷,九合諸侯,遂始霸諸侯。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管氏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存《管子》,有其遺說。

 

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傳略 34

 

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傳略 35

戊戌太歲明時降生於保德州,姓姜名武,字我揚。天啟二年科考中武舉人,授予大同威遠守備。崇禎初,升遷為大水峪遊擊,建造了杏山城;又遷為宣府西城參將,捕殺大盜王科。移守宣府右衛,擢升通州副總兵,守護皇室諸陵墓。十五年,從保定總督楊文岳援救開封。其他營的軍隊都潰敗而逃,唯有姜武的軍隊,堅壁不動。清晨,賊軍大至,姜武麾下血戰,殺數百人。力竭被執,大駡,為賊磔死。贈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蔭外衛,世襲總旗。

 

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傳略 36

 

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傳略 37

庚子太歲盧秘降生在明代,又名盧熙。盧秘任睢州同知。明代經過元末的社會劇變,動亂剛剛平定,人民極需休養生息。盧秘減輕百姓的賦役,讓百姓生活恢復生機。當時正巧有禦史銜命,搜羅舊軍籍的人充當工役。睢州百姓中間符合充役條件有上千人。盧秘為了百姓的生計就隱瞞了實數,只上報了幾個人。禦史大怒,就將睢州的功曹抓了起來,一定要睢州按照實數充役。睢州其他官吏都害怕了,想照數實報。盧秘說:我是百姓的父母官。百姓都沒有了,我還當什麼睢州的父母官。於是,盧秘就親自去見禦史,對禦史說:睢州應召的舊軍籍的人就是這幾個,你一定要強制招募,百姓就會離散,只剩下我一個同知在,那麼,你就把我抓去充當工役吧。禦史大怒,斥駡盧秘。盧秘堅定地站著,不離開。禦史無奈,不得不接受盧秘的報數。盧秘在任中間不幸逝世,居然連發喪的錢也沒有,只得由官府為他舉行喪禮。開喪的那一天,睢州的官吏和百姓哭著為他送行,睢州的大路上擠滿了人群。此時,天亦為之動容垂淚,大雨傾盆,可是,為盧秘送行的百姓沒有一個退避躲雨的。

 

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傳略 38

辛丑太歲是楊信,他原是漢朝派往匈奴的使者。當時漢朝自認為十分強大。它佔領東面的穢貉,以朝鮮為郡,西面以酒泉為郡,隔絕了匈奴和羌的通道,又和西方的月氏、大夏建立了和親關係,又將公主嫁給烏孫王,客觀上切斷了匈奴和他們的聯繫,往北又擴充廣田直至烏孫北面,匈奴終不敢出聲。漢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裏。認為匈奴比自己要弱得多,可以使它臣服。先前漢朝派使者王烏出使匈奴,按照匈奴的規矩,漢使者想進入穹廬見單於,必須放棄漢的禮節並且將面部塗黑。王烏是北方人,懂得胡人的習俗,所以既去漢節又黥面,得到單於的喜歡而進入穹廬。楊信不是漢朝的重臣,出使匈奴並不引起單於的重視。他為人剛直倔強,不肯去節也不黥面,單於不願接近他,只是在穹廬外會見楊信。會談時,楊信也十分明確地說,想要與漢和親就把太子作為人質。單於說,以前訂約都是漢派公主帶了許多貴重的東西前來和親,現在要人質,這辦不到 。

後來漢再派王烏出使,單於美言哄騙,以至漢在長安為單於專修官邸,但狡詐的單於不至。匈奴使者病於漢,雖給醫給藥仍不幸而死,單於認為這是被漢陷害而死。結果是漢使路充國被扣不歸,還損失了大量的作為喪禮的財物。楊信出使匈奴因堅持民族氣節,一時和親未成,但他沒被騙,也沒有遺患,應是有功于國而惠澤於民的,在百姓的心目中他是有骨氣的漢使,後來就尊他為星宿太歲命官。

無獨有偶,宋史列傳第十九也記有一個楊信,說楊信是“瀛州人,初名義。顯德中隸太祖麾下為裨校。宋初權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建隆二年,領賀州刺史。改鐵騎、控鶴都指揮使,遷殿前都虞侯,領漢州防禦使。乾德初親郊,為儀仗都部署。”後來他嗓子失音,皇上親自到他的家裏慰問,給了他二百萬錢。乾德五年改為靜江軍節度使。曾受詔逮捕杜廷進等十九人 。

乾德六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後患病,皇上到其宅第看視。

楊信說,自己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涕泗橫流。第二天楊信病卒,贈侍中。因楊信是一個忠臣,所以一直得到升遷。他的兩個弟弟楊嗣和楊贊也得到皇上重用。

究竟哪個楊信是星宿命官呢?

六十甲子作為曆算,在中國古已有之。但六十甲子作為太歲命官,約摸始於宋代,但將同時代人作為神靈崇拜實屬罕見。漢代楊信民族氣節高於一切,宋代楊信只是忠臣,他只報君王不思民。據此,該是漢代的楊信為太歲更適宜些。

 

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傳略 39

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傳略 40

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傳略 41

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傳略 42

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傳略 43

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傳略 44

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傳略 45

 

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傳略 46

己酉太歲程寶在五代十國時降生在南漢,忠於國家,勇猛不屈。當時有個楊廷藝密謀叛亂,就收養徒弟三千余人,準備奪取交州。而交州守將李進因為收受楊廷藝的賄賂,明知情況異常,也不加防範和舉報。長興二年(九三一年)冬,楊廷藝起兵叛亂,圍攻交州。李進嚇破了膽,逃回京城,被南漢皇帝誅殺了。南漢皇帝就派程寶帶兵去救助交州,但是,為時已晚,沒有抵達,交州就被楊廷藝攻陷了。程寶在交州城外攻打楊廷藝,因為長途行軍,兵力疲憊,不敵而死。後來,楊廷藝被鎮壓,程寶的英勇業績也得到了朝野的恩賜和傳誦。

 

辛亥太歲葉堅大將軍傳略 48

辛亥太歲葉堅在明代時降於閩縣,身高八尺,臂力超過常人,精通武藝,善騎馬射箭。在科考中奪魁,成為武舉人。是年,山賊作亂,葉堅率領民眾,修築城墻,建造城堡,守護百姓。稍後,葉堅帶着招撫榜文,親身深入盜穴,對盜寇講述作亂為祸、平安為福的道理,招降眾寇。晚年時隐居漫遊於鄉村之中,為人慷慨,通曉古今,講究禮儀,從不阿諛權貴。

 

壬子太歲邱德大將軍傳略 49

壬子太歲邱德降生於北宋末年。當時,北宋面臨著金元的入侵,國勢垂危,朝廷中主戰和主和二派鬥爭十分尖銳。每個人都要面對是否忠於朝廷的考驗。壬子太歲降生於國家患難之際,在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隨著洪皓出使金朝,為副使。金朝用高官厚祿,誘使洪皓和邱德等投降金廷,洪皓和邱德等堅決不從。於是金廷就把洪皓和邱德等流放到了北方的冷山,讓他們住在泥土和木板的房子裏,柴火燒光了,只能靠揀馬糞當燃料,燒點麵糊充饑,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邱德等被拘禁在冷山整整十五年,鬍鬚和頭髮都熬成雪白,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和親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直到紹興十四年(一一四三年)才被釋放,回到宋朝故鄉的土地上。

 

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傳略 53

丙辰太歲辛亞降生在隋代,又名辛公義。開皇初年,辛亞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醫藥還不普及。當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裏的人就會闔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滅。辛亞為了改變當地的風俗,就讓有病的人用車輦送來衙門聽事廳的廊上,以至於廊上都睡滿了病人。辛亞自己設了一個休息睡榻,日夜守候在病人身邊。並且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買治病的藥品,免費給得病的百姓服用。於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癒。等病人痊癒以後,辛亞就將病人的家屬召來,勸說他們要事親至孝,友愛同胞,諸病家子弟也都慚愧而去。岷州的百姓都稱辛亞是“慈母”。

 

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傳略 60

癸亥太歲虞程在明代時降生在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也叫虞臣。明代成化戊戌科(一四七八年)科考中進士,起初任車駕司主事,後改任職武庫,再調任為車駕司主事,升遷為四川參議,多次任布政使參議等官職。虞程為人剛正不屈,不怕辛苦,任勞任怨。為官二十年,自我約束、清白謹慎。在四川居住二年中,能在急流中果斷退隐。平常居家生活,刻苦節儉,不過問官府之事,孝順父母,待友真誠,淡泊名利,節操高尚,退隐之後,更加如此。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