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念珠的含义及执持法 一、念珠的含义 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珠,因为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有两三种外道,他们也仿效佛教在使用念珠。念珠,梵名叫做钵塞莫。《本患子经》说:“佛告毗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报障者,当贯(串)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苦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掐)一木患子(今日念珠也),如是渐次度(掐)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干,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诌曲者,得生三焰天(中略)若能满一百万遍者,常得断百八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涅盘。” 二、念珠长短的意义 念珠的粒数,按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这种念珠,因太长,仅及少数高僧大德或潜修者使用,以及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者外,极少人使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净土宗的三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等共九种。它的粒数各有其含义:如一千零八十粒的,是包括了十法界的一百零八个数,而成为一千零八十粒。一百零八粒的,是表示单纯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或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或本有的五十四位与修证(由修行而得者)的五十四位。(一百零八数所代表的含义很多,不赘)。五十四粒的,是表示修生(既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种境界,与修证同)之五十四位,四十二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也。二十七粒的是表声闻之二十七贤圣。二十一粒的是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粒的,是代表《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三十六、十八等粒数的,有的是为携带方便,是一百零八数三分之或六分之而已;有的则是外德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其它深义。 三、执持念殊的方法 念佛或持咒为什么要数念珠?有些行人这样问。 1、可以收摄心意,使不外驰。 2、有些修持的行人,希望能持念至某一最高数目,因而以之为计数的工具。 拿念殊的方法是: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轮到母珠时,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 《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的: 佛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也)掐之。 金刚部: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皆舒而掐之。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手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名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法轮状。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未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摄真实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方法了。如果真是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我认为还是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法去修持为妙,因为功德究竟不同也。 资料来源:摘录自互连网,谨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