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二生肖 雞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它的繁殖能力強,成活率高,對環境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無論何地都可以飼養。亦因太多了,故被人輕賤。而且,雞作為飛禽,其飛行能力大大退化。比不上其他的飛鳥能夠自由自在翱翔藍天;在地上行動奔跑比不上馬狗的迅疾靈巧,所以雞顯得很平凡。它也因此具有平凡、大眾化和柔弱的象徵意義。 雞很平凡,整天奔忙,到處找食,東啄西吃,儘管很勤奮,並談不上生活舒適。雞的這種平凡的特性也被用來比喻人的類似的命運,稱之為“雞扒命”。意思是此人奔波忙碌,如同雞東扒西啄一樣,到頭來只能聊得溫飽而已,不可能享受寶貴榮華。有一個故事說,曾經有一個富人請人為他算命,結果富人的命並不好,只是一個“雞扒命”。但算命先生說,富人住的地方好,因為住穀城(湖北省有穀城縣),雞在穀城裏扒來扒去,自然衣食不愁,所以富人才能享受寶貴。富人說,如此說來,如果他不住在穀城豈不是窮人?算命先生說確實如此。不想那個富人不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心想:難道搬出穀城就要窮嗎?於是他舉家搬往別縣,結果不出幾年,果然漸趨沒落,最後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這只是一個民間故事而已,未必真實,但它寓有雞的平凡這一象徵意義。 舊時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流行飲雞血酒的交際風俗。在結拜兄弟時,為了表示親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們宰一隻雄雞,在每碗酒裏滴幾滴雞血,對天發誓,然後將血酒一飲而盡。 因此,雞的最顯著的象徵意義就是守信、準時。公雞報曉,意味著天將明,再進一步引伸一下,就象徵著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說“雞叫了,天亮了,解放了”就是這樣一種遞進的象徵意義。 雞守夜報曉,對於古人來說,其意義實在太大了。古代的計時工具非常簡陋,如漏壺,而且它雖可計時,卻不可能按時叫醒人們,沒有後來的鬧鐘。睡夢中的人們不知道到了什麼時間。這時金雞報曉,告訴人們天快亮了,應該起床準備工作。人們常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起床卻不能等到日出而起,何況太陽並非天天都出來,陰雨天氣便失去了觀察太陽以定時間的依據。而雞不管酷暑寒冬,還是晴雨雪,它都守信報曉,決不偷懶。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難在黎明時的打鳴報曉,人間才開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煙火和生機。 與柔弱、平凡相比,雞也有勇敢善鬥的象徵意義。雞喜歡搏鬥打架,尤其是公雞,這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常見的現象。兩隻公雞相遇,往往有一場搏鬥,母雞之間偶爾也有地場廝殺。為了觀賞精彩的鬥雞搏殺,人們飼養了專門的鬥雞。平時平凡柔弱的雞,一旦搏鬥起來,也是氣氛緊張,勇猛頑強,廝殺激烈。人們也從中受到啟發和鼓舞,學習鬥雞的勇敢善鬥。這一點在古希臘有一個例子。古希臘人很早就有鬥雞比賽。西元前的某一年,希臘有位將軍率兵開赴前線去同波斯軍作戰。行軍途中,他看到有兩隻公雞在相鬥,心裏不由一動,他想,如果士兵的鬥志都象這公雞一樣頑強,必定能贏得即將進行的戰鬥的勝利。於是,他命令隊伍停下來,讓士兵們觀看這兩隻公雞的勇敢搏鬥。果然,士兵們受鼓舞,在戰鬥中都很勇猛,大敗波國。為了紀念這次輝煌的勝利。希臘國王決定從此每年在雅典舉行一次鬥雞大會。鬥雞活動很快傳遍全希臘,不久又傳到地中海各國、古羅馬及其他國家。希臘軍隊的這次勝利,印證了“兩軍相遇勇者勝”,但“勇”卻源於鬥雞的啟發,可見雞也並不總是柔弱。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後“踢雞”就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農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使小鬼不敢出來。俗語稱:“十月一日,殺小雞兒。” 山東一些地區有“抱雞”的婚俗。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出發,前往送親。因雞與“吉”諧音,抱雞圖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時有一種留“長命雞”的習俗。臨近娶新時,男方要準備大紅公雞一隻,女方準備一隻肥雞,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出嫁時,女方所備的公雞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隨花轎出發,並要在公雞未鳴之前趕到男家。人們認為公雞不睡覺,而母雞不睡,寓以氣勢壓倒公雞。然後,男方將公雞交給抱雞人,將公雞、母雞一同拴在桌腿上,並不時打公雞,直到公雞有氣無力,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徵。之後,這兩隻雞不得殺掉,故稱長命雞。而在浙江一帶有流行“宰雞”的婚姻風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則在地上鋪一塊白布,讓新郎在上面宰雞,雞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則滴幾滴幾罰杯酒巴。殺雞時,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經驗的新郎則能應付自如,不讓女方得逞。 雲南大理地區的白族流行“雞米禮”的風俗。雞米禮分雞米單禮和約米雙禮兩種。單禮為一隻公雞和一壇米酒;雙禮為兩面三刀只大公雞,一壇米酒,一壇穀種。這是嫡親或姻親之間在出生、結婚、蓋房時互送的禮品。 以雞占卜,是認為雞象徵神明。除了雞蔔,各地各族還有不同的蛋蔔。如在雲南南部以蛋蔔問疾病。遇人患病即以為鬼魂附體,用雞蛋一隻在病人身上滾擦,以為能使鬼魂附形於蛋,將蛋入鍋煮熟後給巫師驗看,以斷吉凶。古人還常用雞驅邪和祭祀。殺雞驅邪一種巫術,也就是一種迷信。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用雞和雞血驅邪的活動。古人認為,雞和雞血具有驅鬼邪去災禍的作用。 瑤族人幹任何一件事都要用蛋占卜。如擇地造屋,動土前選雞蛋一隻,穿一小洞後,在蛋殼上寫上人、財、畜、鬼四字,點火燒之,至其爆烈,視蛋白流出情形以定凶吉。如果蛋白沾於人字上,則以為地基犯人,房屋前後家人必多病痛;沾在財字上,則以為犯財,今後謀生必艱;沾畜字上,則以為犯畜,日後牲畜必不旺;沾在鬼字上,則以為犯鬼,必使祖先及各種福佑之神不悅而導致不測。遇到以上情形,視為凶兆,要立即停止別擇屋基。 古人對祭祀非常重視。在眾多的祭祀用犧牲中,雞就是其中之一。用雞祭祀祖宗,至今仍在一些地區流行。 雞還用於判案。景頗族就有用雞鳴作為神判的方式。爭訟雙方各攜一隻活公雞到約定地點,先由巫師念經,念畢雙方縱雞,視約鳴叫以決勝負,先叫者敗訴,後叫者或不叫者勝訴。 在民間的傳說中,鬼最怕聽到雞聲,因為鬼只能在黑夜裏活動,而雞啼叫,代表天快亮了,天一亮,一切鬼會便無法可施了。這種 習俗起源很早。江南人會在過年這一天“貼畫雞戶上”懸索於其上,插桃符於其旁,百鬼畏之。門上張貼雞畫,百鬼就不敢上門,純是鬼怕聽到雞叫聲的寓意,這種迷信直到解放初期,老人們仍有此觀念;大人們經常告訴孩子們說:晚上如果遇見了鬼,只要學叫雞啼就可以把嚇跑。
有關雞的俗語,成語: 雞零狗碎:比喻事物零碎,不片段。 雞犬不寧:雞飛狗跳,形容很不安寧。 雞蟲得失:比喻細微的得失,無關緊要。 雞犬不驚:形容行軍等紀律嚴明。 雞犬不留:形容屠殺殘酷。 殺雞儆猴:比喻懲罰一個人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取卵: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狗肝雞腸:比喻斤斤計較,心眼小。 偷雞摸狗:指小偷小摸,也比喻亂搞男女關係。 雞皮鶴發:形容老人的膚皺發白。 山雞舞鏡:比喻顧影自憐、自我陶醉。 牛鼎烹雞:比喻大器小用。 牝雞司晨:母雞執行清晨報曉,比喻婦人專權。 呆若木雞: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偷雞摸狗:偷竊的行為。 殺雞取卵: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更大的利益。 殺雞為黍:指盛情款待賓客。 鼠腹雞腸:比喻心胸狹窄,度量小。 聞雞起舞:比喻及時奮起行動。 甕裡醯雞:指見聞狹隘、眼光淺薄的人。 雞犬不寧:比喻被嚴重的騷擾。 雞皮鶴髮:白髮皺皮。形容老人的形貌。 雞鳴狗盜: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 鶴立雞群:比喻人的才能超群出眾,不同凡俗。 雞骨支床:瘦弱支離,形容憔悴。意為哀傷過渡以至於瘦弱疲憊于慶席之上。 雞胸龜背:形容人突胸駝背。 以卵擊石: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雞犬之聲:指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不互相往來。 牡雞司晨:母雞報曉,比喻女人幹政。 雞爭鴨鬥:比喻為瑣碎的事爭吵。 嫁雞隨雞:舊時比喻女子出嫁後,無論丈夫好壞,都要永遠跟從。 聞雞起舞:《晉書•祖逖傳》裏說:祖逖立志為國家效力夜裏聽到雞叫就起床舞劍,刻苦練武。後來用以比喻有志為國效力的人奮起行動。 金雞獨立:單足立地,並可同時出手、膝或腳部攻打敵人的面門和下三路,招式凶狠的武術動作。 手無縛雞之力:形容人文弱無氣力。 殺雞焉用牛刀:比喻處理小事,毋需大才。 三更燈火五更雞:比喻勤奮刻苦,晚睡早起。 偷雞不著蝕把米:比喻想占便宜,結果反倒吃了虧。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比喻人寧可在小場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場面為人所支配。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
聞雞起舞: 雞指雞鳴,舞是舞劍、習武。它說的是晉朝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開闊,不怎麼講究儀錶,但卻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憤攻讀,學問大有長進,他與劉琨一道擔任過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裏經常同蓋一床被子談論國家大事,談到激動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來。一次半夜裏忽然聽到雞叫,祖逖踢醒劉琨說:“這是吉祥的聲音呀!”邊說邊下床,走到院子裏舞起劍來。他們曾經相約:天下大亂,豪傑共想,他們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難。晉元帝時,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際,他叩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為人!”渡江以後,他率領部下與石勒的軍隊相持,收復了不少失地,恢復了東晉黃河以南的許多領地。“聞雞超舞”,後來形容有志之士及時奮發自勵。 雞犬升天: 常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晉朝葛洪《神仙傳》中記述的一則故事。漢朝淮南王劉安愛好尋求仙方神術,有個名叫八公的仙翁,傳授給他煉製仙丹的辦法。劉安煉成吃下以後,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他臨去時,將剩餘的仙藥放在庭院中,雞和狗也吃了,都升上了天,所以雞在天上鳴,狗在雲中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宙官,和他有關係的人都跟著得勢;而那些依附權勢而長官發財的人,也被譏為“淮南雞犬”。 鶴立雞群: 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這說的是晉朝嵇紹的事。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于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鎂血直流,滴在惠帝的禦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禦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後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錶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裏顯行很突出 。 雞口牛後: 雞的嘴巴,牛的肛門。願意當前者,還是後者?有一句成語就是“寧為雞口,無為牛後”,簡稱“雞口牛後”。這是戰國時代蘇秦的話。戰國後期,秦國最為強大,各國圍繞著與秦國的關係和態度,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連橫就是以秦國為核心,聯合各國為一體,這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合縱就是秦以外的各國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秦國。前都以張儀為代表,後者以蘇秦為代表。張儀勸韓王倒向秦國,蘇秦則勸韓王切不可上秦國的當。蘇秦對韓王說:“韓國領土廣大,地勢險要,又有勇敢善戰的軍隊,為什麼要向秦國低頭呢?韓國如果表示屈服,秦國一定首先要求割地給它。今年給這一塊,明年它又會有背後的要求,韓國的領土有限而秦國的貪欲無限,您怎麼也滿足不了它。俗話說:甯為雞口,無為牛後。您要跟著秦國合作,那就是做牛後了,我真替大王您難為情啊!”韓王聽了這一番話,又氣又急,大叫道:“先生說的對,我死也不能向秦國屈服!”蘇秦是勸韓國寧可作一自由獨立的小國,而不要當秦國的附庸。雞口雖小卻是進食的地方,牛後雖大,卻是出糞的地方。也有人認為“雞口牛後”應為“雞屍牛從”,雞屍比喻獨立作主,牛從比喻臣服於人。但“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已廣為流傳,並被人們以常使用。它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而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雞鳴狗盜: 戰國時,那時的貴族都供養門客。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普為齊國相,名聲很大,他家的門客當然很多,號稱“食客三千”。三千門客之中,有不少人有各種各樣的本領和才學,為主人服務效勞。有一次,秦國國王昭王請孟嘗君訪問秦都咸陽。孟嘗君到達秦國後,秦國的國相很嫉妒他,勸秦王把他殺掉,以免他在秦國瞭解情況回去後,對秦國不利。孟嘗君得到這個消息後很著急,趕緊托人去向秦王的寵妃燕姬求救。燕姬提出條件,要孟嘗君送她一件非常貴重的白狐裘。但孟嘗君只有一件白狐裘,而且已送給秦王了。這時門客中有一個善於偷東西的人,象狗一樣機靈。他在黑夜中潛入秦宮,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孟嘗君立刻把它獻給了燕姬。燕姬向秦王求情,秦王答應放走孟嘗君,讓他們回國。孟嘗君料知秦王事後會後悔,決定立即逃走。逃到函谷關時,正是半夜。關上規定,每天雞鳴以後才能打開關門讓商旅通過。這時門客中有一個善於模仿雞叫的人,模仿起雞叫來,如同真雞叫一樣,引起附近村中的雞都叫了。守關的人聽到雞叫,便打開關門,讓孟嘗君一行人過關,從而逃出了秦國。等到秦王反悔派兵追來時,他們早已離境很遠了。這兩個雞鳴狗盜的門客,雖然救了主人,但其他的門客仍然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既無高深的學問,也無堂皇的風度,只不過略施小技而已。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如果沒有這兩面三刀個略施小技的門客,孟嘗群恐怕要在異鄉做鬼了;而那些自恃學問高深、風度堂皇的人在危急時刻卻一籌莫展,無計可施。相比之下,那兩個雞鳴狗盜的門客倒是不乏應急解危的能力。後來用"雞鳴狗盜"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殺雞焉用牛刀: 原話是“割雞焉用牛刀”。從字面上就不難理解。殺牛的刀肯定很大,而宰雞的刀自然是小刀。用殺牛的刀來宰雞豈不是小題大做嗎?這個典故出自懦家的經典之一《論語》。孔子到了魯國的一個小邑武城,他的學生子游,名叫言偃,當時在武城做官,孔子聽到了彈琴唱歌的聲音,他微笑著說:“殺雞何必要用殺牛的刀呢?”意思是說,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哪里用得著施行禮樂教育。但想不到子遊卻回答說:“從前我聽到老師您說過:‘君子學習了禮樂,就會愛人,小人學習了禮樂,就好使喚了’”孔子聽了便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的話只是和他開個玩笑罷了。”《論語》中這句話已成為非常大眾化的成語了,引申為辦小事不必浪費大才。而殺雞用牛刀,就是小題大做或者大材小用了。 呆若木雞: 出自《莊子》和《列子》。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鬥雞。十天后,宣王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又過了十天,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紀子說:“還不行,心神還相當活躍,火氣還沒有消退。”再過了十天,宣王又說道:“怎麼樣?難道還沒訓練好嗎?”紀子說:“現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雖然別的雞叫,它也好象沒有聽到似的,毫無所應,不論遇見什麼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象木雞一樣。這樣的鬥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鬥雞一看見它,准會轉身就逃,鬥也不敢鬥。”宣王於是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看見它就走開了。呆若木雞本來比喻精神內斂,修養到家。有人從中領司出人生的大道理,認為人的處世如不斷絕競爭之心,則易樹敵,彼此仇視,如消除競爭的心理,自然滑挑戰競爭的對手。後來“呆若木雞”的意義演變為比喻人呆木不靈,失去知覺的樣子,或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雞年楹聯: 山高半片月; 玉宇迎春麗; 雞聲窗前月; 紫燕迎春,一路東風歌大治; 春曉一聲雞。 雄雞昂首歌。 人笑福裏春。 金雞唱曉,九州時雨潤小康。
玉宇清風夜; 旭日光天地; 雞聲天下曙; 猴揮新棒震西天,西天頷首; 金雞淑景春。 金雞報吉祥。 春意海南潮。 雞唱初陽贊東嶽,東嶽揚眉。
迎春雞起舞; 雞聲催曉讀; 雞鳴春富貴; 捷報頻傳,聖猴舞棒辭歲去;
紅雞啼夜曉; 雞聲堪唱曉; 雞鳴一日首; 彩鳳高翔,戀我中華春不老;
雞叫霜晨月; 雞鳴村覺曉; 雞鳴天放曉; 雄雞唱韻,萬戶桃符新氣象; 人迎世紀春。 魚戲水知春。 政改地回春。 大地回春,群山霞彩富神州。
雞鳴大地醒; 雞唱千門曉; 金雞石上立; 雄雞喔喔頌堯天,邦興國治; 鵲報滿園春。 鶯歌萬里春。 紫燕柳間飛。 臘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開。
雞鳴萬戶曉; 雞唱康平世; 雞鳴天下白; 雷震南天,滾滾春潮生九域; 燕舞四時春。 鹿鳴福壽春。 梅放雪中香。 雞鳴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金雞日獨立; 金雞鳴盛世; 金雞剛唱曉; 頌大聖,玉宇澄清民安國泰; 紫燕春雙飛。 特色壯神州。 喜鵲又登梅。 奔小康,金雞報曉日麗春新。
金雞迎旭日; 金雞鳴富足; 春柒千山秀; 神猴辭歲,保駕護航奔富路; 紫燕舞春風。 彩鳳語祥和。 雞鳴萬木春。 金鳳迎春,昂頭振翼唱東風。
金雞歌曉旦; 春喚千山醒; 聞雞人起舞; 駿馬迎春,沿途盡賞山川美; 乳燕舞新春。 雞鳴萬戶開。 放鴿世和平。 雄雞獻歲,昂首高歌世紀新。
鹿鶴同春日; 雄雞瞻玉宇; 雄雞歌盛世; 人夀年豐,金猴辭歲歸簾洞; 雞羊大福年。 赤幟舞金甌。 爆竹奏凱歌。 民安國泰,玉羽司晨報曉春。
雪舞普天瑞; 雪舞豐收景; 雄雞歌曙色; 大業方興,五星旗展金雞唱; 雞鳴遍地春。 雞鳴改革春。 妙手繡春光。 小康在望,四化圖開彩鳳飛。
猴辟小康路; 燕舞春光麗; 燕舞江山秀; 大聖心靈,寫成塞北詩中畫;
一夜春風來小院; 一世清明開盛紀; 一代風流興大業; 猴引康莊道; 萬家雞韻報新春。 百花爛漫綴雞年。 滿天曙色唱金雞。 雞迎錦繡春。
大聖撥開千里霧; 大聖建功歸玉宇; 大聖威威辭歲去; 大聖捧桃欣獻壽; 雄雞喜報萬家春。 金雞攜福到神州。 雄雞喔喔報春來。 金雞破曉喜迎春。
大聖登天回上界; 大聖榮歸誇改革; 大聖鳴金辭舊歲; 千里鶯歌春泛綠; 金雞接任到神州。 金雞起舞頌升平。 雄雞唱曉慶新春。 九州雞唱日初紅。
千重柳浪驚鶯夢; 千家新燕歌春韻; 萬里春光五彩畫; 萬家雞叫普天錦; 三遍雞聲破曙光。 元日雄雞唱福音。 一聲雞韻九州春。 一夜風和遍地春。
廣廈聞雞同起舞; 五更夜靜金雞唱; 五更雞聲聲唱曉; 犬能守夜迎新歲; 長征躍馬共騰飛。 八鬥才高玉尺量。 千里馬步步登高。 雞可司裏送舊年。
日新月異金雞唱; 日新月異群雞舞; 戶外雞聲催曉日; 引鳳來儀昭大治; 鳥語花香大地春。 雨順風調五穀豐。 屏前人影醉春風。 聞雞起舞著先鞭。
引頸高歌雞起舞; 引來曙色隨雞舞; 四季花香蝴蝶舞; 白鶴飛來萬戶壽; 舉旗奮進國騰飛。 喚起春風催馬馳。 三春喜訊鵲雞鳴。 金雞喚醒五湖春。
白鶴青松長壽景; 白雪吉兆豐稔歲; 鳥報晴和花報喜; 早春喜訊金雞報; 金雞紅日豔陽春。 金雞喜報太平年。 雞生元寶地生財。 四季花香彩蝶迷。
好景豐年飄瑞雪; 紅日升空輝大道; 兆豐消息聽瑞雪; 迎春雅興聞雞起; 佳音喜訊望雄雞。 金雞報曉促長征。 報喜佳音看金雞。 祝福豪情伴鵲生。
麗日當空春不老; 兩岸金雞歌一統; 把酒當歌歌盛世; 雞報小康隨日出; 金雞報曉我爭先。 九州赤子報三春。 聞雞起舞舞新春。 年迎大有伴春來。
雞鳴喜報豐收果; 雞鳴紫陌迎新曙; 雞鳴曉日江山麗; 雞鳴萬壑長天錦; 犬吠欣迎富貴賓。 馬踏青雲奔小康。 犬吠神州歲月新。 日耀千山大地春。
雞鳴五穀豐登景; 雞鳴拂曉河山秀; 雞鳴燕舞千門福; 雞聲一唱東方白; 燕舞千家幸福年。 春滿神州氣象新。 世盛人歡四海春。 猴棒三揮玉宇清。
雞描竹葉三中頌; 雞登石上鳴日月; 雞唱五更春早至; 雞迎新歲家家福; 犬繪梅花五福臨。 鶴立松間閱春秋。 鳳鳴九域國中興。 國展宏圖處處春。
雞觀盛世風雲淨; 創業聞雞晨起舞; 魚游春水納余慶; 九州曙色金雞喚; 鵲鬧紅梅庭院香。 興邦策馬早騰飛。 雞唱曙光報吉祥。 四海春風紫燕掀。
金雞一唱千門曉; 金雞一唱傳佳訊; 金雞高唱豐收曲; 金雞高唱迎春曲; 綠柳千條四海春。 玉犬三呼報福音。 紫燕喜吟幸福歌。 鐵牛歡催改革潮。
金雞高唱山河麗; 金雞喜唱催春早; 金雞報曉歌大治; 金雞報曉山河壯; 布穀爭鳴稻米香。 綠柳輕搖舞絮妍。 丹鳳朝陽贊中興。 彩鳳鳴春歲月新。
金雞報曉青山秀; 金雞曉唱千家喜; 金雞獻歲人民福; 金雞喚出扶桑日; 紫燕淩空旭日升。 白鷺齊飛萬戶春。 丹鳳朝陽世紀春。 錦犬迎來大地春。
金雞啼出千門喜; 金雞啼處騰紅日; 金雞昂首歌春曉; 金雞喔喔傳春訊; 春帖換來萬象新。 春水流時淌福音。 駿馬奮蹄躍錦程。 喜鵲喳喳報福音。
鳶觀故國千山秀; 畫意正濃雞起舞; 枝頭喜鵲言春早; 春信千家傳紫燕; 雞唱新春萬里嬌。 詩情未盡蝶翻飛。 院裏金雞報歲新。 福音萬戶報金雞。
春晨旭日雄雞唱; 聞雞起舞從今日; 聞雞起舞迎元旦; 聞雞踏碎霜晨月; 楊柳清風乳燕飛。 躍馬揚鞭正此時。 擊壤而歌頌小康。 躍鵲催開一剪梅。
筆描萬壑千山畫; 庭前落絮早春柳; 庭院雞鵝談好事; 庭前春曉雄雞舞; 雞報五湖四海春。 夢裏新歌曉日雞。 枝頭燕雀話豐年。 世上風清燕子飛。
彩鳳鳴春春不老; 唱曉金雞歌盛世; 躍馬騰飛興駿業; 躍馬揚鞭芳草地; 雄雞報曉曉生暉。 長征駿馬著先鞭。 聞雞起舞繪鴻圖。 聞雞起舞杏花天。
癸戴草頭朝赤日; 梅花吐豔新春麗; 雪霧依然芳草綠; 盛世雞鳴猶悅耳; 酉添春水上朱顏。 雞韻成歌盛世長。 雞鳴更是豔陽紅。 新春燕舞自開心。
晨光初露雄雞唱; 堤柳欲眠雞喚醒; 朝陽晨露雄雞唱; 雄雞一唱天下白; 紅杏出牆彩蝶飛。 春花初綻蝶聞香。 瑞氣春花紫燕飛。 錦犬再雕宇宙春。
雄雞一唱江山秀; 雄雞高唱英雄曲; 雄雞高唱催春早; 雄雞唱曉新春到; 紫燕雙飛楊柳春。 中國激蕩改革潮。 彩鳳長鳴頌世昌。 喜鵲登枝幸福來。
雄雞昂首鳴春曉; 雄雞喜報春光好; 雄雞喜唱升平日; 喜聽雞唱迎春曲; 喜鵲登枝報福音。 健筆勤書正氣多。 志士歡歌改革年。 又見雀銜致富圖。
喜鵲登梅門有喜; 喜鵲登枝迎新歲; 喜鵲登枝啼福韻; 喜貼春聯辭大聖; 金雞報曉地生金。 金雞起舞報福音。 金雞起舞報新春。 笑斟美酒賀金雞。
喜報人間逢盛世; 喜爆千聲歌盛世; 紫燕翻飛穿綠柳; 紫燕迎春穿綠柳; 春盈大地舞金雞。 金雞三遍報新春。 雄雞起舞贊紅梅。 金雞交歲舞丹陽。
紫燕旋飛尋舊宇; 猴歸花果前程美; 猴入水簾清玉宇; 猴奮已教千戶樂; 金雞高唱賀新年。 雞唱神州世紀新。 雞鳴曙色亮神州。 雞鳴又報萬家春。
猴舞千鈞除魅氣; 猴舞中華山水美; 猴去江山添秀色; 猴隨臘去欣除舊; 雞鳴萬戶報春暉。 雞唱大地曉光新。 雞來日月發春輝。 雞喚春來喜布新。
猴年送舊家家樂; 猴棒才除千里霧; 猴躍雞鳴逢盛世; 新春消息雞先報; 雞曆迎新處處歌。 雞聲又報萬家春。 鶯歌燕舞慶新年。 小院梅香鵲早知。
大聖捧桃,桃李滿天下; 三界雞鳴,傳豐收喜訊; 三春景好,聞雞先起舞;
歲月更新,金雞啼日出; 聞雞啟步,駿馬迎春躍; 雄雞一二聲,人間盡曉;
大地春回,金雞報曉; 玉宇澄清,花香鳥語; 燕剪穿雲,裁出三春美景; 中天日麗,玉宇生輝。 金雞報曉,人夀年豐。 雞聲唱曉,迎來五穀豐年。
布穀鳴春,年豐物阜; 金雞高唱,山河溢彩; 猴歲呈祥,長空五光十色; 金雞報曉,國泰民安。 大業中興,日月增輝。 雞年納福,大地萬紫千紅。
丹鳳來儀,春回大地; 金雞醒夢,春光正好; 除夕猴在山,重享齊天樂; 金雞報曉,福滿人間。 駿馬登程,旭日方升。 迎春雞報曉,高唱東方紅。
雞報新春,春光明媚; 喜慶新春,聞雞起舞; 遠景初描,猴歲已收碩果; 猴辭舊歲,歲月崢嶸。 欣逢盛世,躍馬揚鞭。 宏圖大展,雞年更上新階。
踏雪迎年,尋梅嶺表; 鷹擊長空,興邦有志; 司晨報曉,雞有勤勞美德; 聞雞報曉,試馬春郊。 雞鳴大地,治國傾心。 激濁揚清,猴留戰鬥精神。
大聖辭年,萬里河山留瑞靄; 瑞雪紛飛,喜慶豐收歲; 碧水清波觀鴨泳;
大聖班師,一路凱歌笳鼓競; 玉宇回春,初綻紅梅四五朵; 碧野千重鋪錦繡; 雄雞振翅,幾聲雅唱瑞雲生。 金雞報曉,乍聞爆竹兩三聲。 金雞一曲唱豐收。
玉兔東升,千江有水千江月; 北斗回寅,萬戶金雞爭唱曉; 舞劍聞雞成大器; 金雞曉唱,萬戶朝陽萬戶春。 東風送暖,一雙紫燕喜迎春。 擎旗縱馬請長纓。
赤膽興邦,喜做聞雞起舞事; 雞唱月歸,一線長天皆瑞靄; 爆竹千聲歌盛世; 青春許國,羞為待兔守株人。 犬歌日出,九州大地盡朝暉。 金雞三遍唱豐年。
雞唱門庭,四海升平歌舜日; 雞唱三通,萬家春正乾坤氣; 瑞氣盈門勤致富; 犬蹲院裏,九州盛世樂堯天。 鳳鳴兩岸,一樹梅開天地心。 金雞報曉廣生財。
金雞報稔,千家美酒千家醉; 金雞報曉,改革似春風化雨; 瑞雪紛飛年大有; 瑞雪迎春,萬樹梅花萬樹香。 彩鳳朝陽,騰飛如旭日昇華。 金雞起舞歲平安。
金雞報曉,時轉三陽迎淑氣; 金雞唱曉,萬里朝霞捧旭日; 獻歲雞聲融捷報; 紅梅競放,花開五福慶豐年。 喜鵲登枝,滿天瑞雪豔紅梅。 迎春爆竹會佳音。
春滿神州,山歡水笑迎春節; 點點梅花,笑迎雄雞朝天唳; 獻歲金雞鳴喜慶; 雞鳴盛世,燕舞鶯歌慶雞年。 聲聲爆竹,歡送大聖載譽歸。 迎春紫燕舞祥和。
紫燕銜泥,又築新巢喧宅第; 九域湧新潮,四海雄雞爭唱曉; 雞鳴曉旦; 金雞唱曉,頻傳喜訊到城鄉。 三春輝紫氣,八方彩鳳共朝陽。 燕舞陽春。
大治樂揮弦,南起薰羅和舜宇; 萬象喜回春,守信知廉標五德; 鵲送喜報; 一鳴驚破曉,東升旭日耀神州。 一元欣複始,司晨報午必三鳴。 雞傳佳音。
雞鳴早看天,抓住時機求發展; 雞鳴曙日紅,萬里金光輝瑞靄; 水近先得月,緊跟形勢上臺階。 柳舞春江綠,千重錦浪映丹霞。
振翅欲沖霄,一唱雄雞聲破曉; 試看好河山,處處被金雞喚醒; 迎春思試劍,三擂戰鼓氣吞虹。 且聽新消息,天天從玉宇飛來。
瑞雪映豐年,稻黃棉白千疇景; 雛鳳發清音,繼起群英肩大任; 金雞唱赤縣,水綠山青四海春。 雄雞舒勁羽,革新一族接春光。
大啟明軒,納四海春風、五洲霽月; 問燕尋春,燕曰:春天就在人心裏; 宏開特色,聽九天雞唱、萬里龍吟。 聽雞報曉,雞言:曉日原擎我手中。
橫批:
雞年大吉 人勤春早 祖國長春 長治久安 江山多嬌 大吉大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