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保存有不少中國文化的豐富寶藏,其中廣為人知的是古代傳統的廟宇建築,延綿數百年,從古至今,成為遊客及市民大眾常到之處。而各類節慶及風俗習慣多籮籮,顯示歷史傳奇玄妙之時,亦讓人感染無處不在的熱鬧氣氛。 廟宇和宗教一向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歷史較悠久的宗教有佛教和道教,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原,道教則由老子所創,然而,在各廟宇中,除安放有佛祖及老子的神像外,尚有一些專門供奉觀音或天后,其中蘊含了不少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勸誡世人,以道德及務實的方式處理生命中的難題和困惑。這些宗教的基本信念就是,人在一生中遭遇到的順逆是視其個人行為、對神的虔誠及尊崇祖先的程度而定;並且宣揚孝順父母、敬愛長者、和睦親鄰的倫理思想,導人向善。 未有澳門街,先有媽閣廟。這是在澳門居民中流傳甚久的一句老話,意思說媽閣廟存在的歷史比澳門的開埠史還要悠久(葡萄牙人最早來澳門是在明朝嘉靖年間,1535年)。觀音堂、媽閣廟、蓮峰廟等都是澳門著名的廟宇、由於建築年代、建築意義及供奉的對象各有不同,因此分別憑其特色,吸引了為數眾多的遊人參觀。 醉龍節,是澳門獨有民間風俗節慶的重要節日。相傳數百年前廣東香山縣瘟疫肆虐,鄉民求助佛祖,某一天人們路過河邊時,河中突現一條巨蛇,遭鄉民砍殺後血染河水,及後鄉民喝過河水竟可除病去瘟,眾人皆認為是佛祖降龍化災,於是便創出舞醉龍來紀念此事。及後香山人遷移澳門,這個風俗就流傳至今。當天,民眾在各區敲鑼打鼓、舞醉龍及醒獅。而舞醉龍的方式與其它地方不一樣,醉龍只有頭及尾部分,用堅實木材做成,並沒有龍身,由二人各執頭尾舞動。舞醉龍者必須一邊喝酒,一邊舞龍,舞步似醉非醉,妙趣橫生,十分搞笑。最後,還會到處分派龍船頭飯,據說吃過後有長命百歲及丁財兩旺之意,大家去湊熱鬧時,不妨拿碗來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