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正覺蓮社

地址: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31號3字樓

電話:2572 2662

傳真:2834 0572

網址:http://www.buddhist-hhckla.com

電郵:info@buddhist-hhckla.com

  香海正覺蓮社自一九四五年創立以來,即由覺光法師出任社長一職,以弘法利生為宗旨,結集社友講經學佛,其後因為社會的轉變及因緣成熟,漸演變為一間興辦安老、教育、濟助服務之慈善機構。今天的香海正覺蓮社,屬下有著﹕

  安老院一間,護理安老院兩間,護養院一間,耆英康樂中心兩間﹔中學兩間、小學三間、特殊教育學校一間、幼稚園兩間與及慈善基金會,青少年團等。對於佛教事業之推動,可謂不遺餘力。

  經歷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香海正覺蓮社於扶老育幼方面,著實貢獻良多。目前的蓮社,巳是一間服務三千名長者及培育近萬多學子之佛教慈善機構。這些成就,除得到佛力加庇外,社長覺公上人領導有方,亦屬居功至偉。

香海正覺蓮社暨附屬機構

  香海正覺蓮社

  弘法事務委員會

  香港觀宗寺

  佛教正覺青少年團

  安老服務委員會

  佛教寶靜安老院

  佛教寶靜護理安老院

  佛教李嘉誠護理安老院

  佛教李莊月明護養院

  佛教何黃昌寶耆英康樂中心

  佛教何李寬德耆英康樂中心

  教育發展委員會

  佛教慧光幼稚園

  佛教林黃明慧幼稚園

  佛教正覺蓮社學校

  佛教陳式宏學校

  佛教黃藻森學校

  佛教正慧小學

  佛教梁植偉中學

  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佛教正覺中學

  佛教普光(特殊教育)學校

  香港正覺蓮社慈善組

  佛教何李寬德慈善基金會

 

  淨土思想淵源於印度。在東漢時,淨土經典開始傳入中國。支婁迦讖首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般舟三昧經》等,以後竺法護譯出《彌勒菩薩所問經》、《佛說彌勒下生經》,支謙又譯《大阿彌陀經》,良耶舍譯出《觀無量壽經》,於是我國出現淨土崇拜。最初分為彌勒淨土和彌陀淨土兩種。彌勒淨土信仰由東晉道安首創,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尚有所聞,不久即衰。彌陀淨土信仰一般認為始於道安弟子慧遠,他精般若性空之學。東晉太元六年(公元三八一年)因避戰亂率僧團入江西廬山,太元十五年(三九○)在東林寺建立蓮社(亦稱白蓮社,是我國有蓮社之始),參加的有僧人,居士一百二十三人。他們在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當時慧遠提倡的是觀想念佛,還不是持名念佛),共期往生西方淨土,並由劉遺民著文刻碑,以明所誓。此後,有曇鸞於北方專修淨業,立難行、易行之說,主張以彌陀如來本願力為根本(外緣、他力),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自力),內外相應,自他結合,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仗佛願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曇鸞之後有道綽,他曾講《觀無量壽經》,以小豆計數念佛近二百遍,連環不斷,每日口誦阿彌陀佛聖號,著《安樂集》二卷,立聖道、淨土二門,認為祇有淨土一門是唯一出離之路。中國淨土宗實際創始人是唐善導(六一三—六八一),他師事道綽,依《觀無量壽經》專心念佛,修十六觀,後住陝西終南山專修念佛三昧多年,歸信者甚眾。他提出正行與雜行,正行又分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供養等五種,其中特別將稱名作為正業,其他四種列為助業,顯出持名最為重要。善導先往山西玄中寺聽道綽講述淨土要旨,後到長安在光明、慈恩兩寺弘揚淨土教義三十餘年,律行精嚴,自奉甚儉,受施淨資,用以書寫《阿彌陀經》十餘萬卷,他又善畫藝,曾彩繪淨土變相三百餘壁,修葺營造寺塔多處。著有《觀無量壽經疏》(即《觀經四帖疏》)四卷。善導以後,淨土宗繼續流傳,歷代名師輩出,有承遠、懷感、法照、少康等。五代至宋,淨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間。由於天台、賢首、禪、律各宗祖師的提倡「教演台賢、行歸淨土」、「禪淨雙修」,淨土宗逐漸成為「共宗」,更綿延不衰。五代末有杭州永明禪院(今淨慈寺),倡導禪淨兼修,著有《萬善同歸集》發揮淨土思想。宋元兩代結社之風盛極一時,出現了白蓮社、淨業會、淨土會等。專弘淨土著名的有宋初省常、元代普度等。明代弘傳淨土著名的有:袾宏(蓮池)、智旭(澫益)等。清初則有普仁行策、梵天實賢、資福際醒等。近代靈巖印光(聖量,號常慚愧僧)創弘化社,大量出版淨土書刊,創辦靈巖淨土道場,使淨土宗風又告勁吹,為近代弘揚淨土的楷模。

  由於淨土宗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到,所以中唐以後廣泛流行,宋明以後與禪宗融洽。其他如律宗、天台宗、賢首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門,被稱為「教內別傳」,所以有「家家念彌陀」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八世紀時,善導的《觀經四帖疏》傳入日本。十二世紀,日僧源空依《觀經疏》撰《選擇本願念佛集》等,弘揚淨土法門,創立日本淨土宗。他的弟子親鸞又開創淨土真宗。淨土宗還傳至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

一、香海正覺蓮社的創立和發展

  香海正覺蓮社成立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抗日戰爭勝利的一九四五年,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最初僅有數十位蓮友,每星期六下午七時至八時,聚眾念佛,風雨無阻。每逢農曆初一與十五,則舉行大悲寶懺法會。以後社務日益興旺發達。購置了現社址,並增辦了講經念佛法會和青年佛學班,創設佛教正覺學校、寶靜安老院等社會教育和福利事業,發揚大乘佛教以大悲為首、慈悲喜捨的傳統和精神。一九七○年又創建了香港佛教醫院,這是一座擁有三百多張病床,又具有現代化醫療設備的大型醫院。佛教醫院不但堅持救死扶傷、濟世度人的佛教教旨,而且特別為佛教徒素食、助念等宗教生活提供方便,這在佛教世界中是最初的先軀,作為正覺蓮社社長、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大師在醫院建立以來一直擔任監督,他的功德不可思議,是菩薩再來的當代高僧。

  覺光大師原籍中國遼寧省,俗姓谷,一九一九年出生,因他慈母是虔誠的佛教徒,幼受陶治教育,早植慧根。十一歲時出家,並效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向大德善知識參學,先後在浙江寧波觀宗寺戒律學院、研究學院、弘法學院及香港弘法精舍佛學院就讀,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他嗣法於寶靜長老,嫡傳的顯明大師,為天台正宗第四十六世。寶靜長老(一八九九—一九四○)俗姓王,字今德,別號鐵峰,浙江上虞人。早年就讀於上海大同大學,因讀《高僧傳》,遂萌出世離俗思想。十八歲大學畢業後於奉化靈隱寺出家。翌年於天台山上方廣寺受具足戒。從此日誦《法華經》,精進修持。二十多歲潛修於象山雙峰頂,在人跡罕至之處結茅安居,習頭陀行。旋赴寧波觀宗寺,入觀宗學社,學天台教觀,聽諦閑大師講《始終心要》、《教觀綱宗》及《十不二門指要鈔》等,頗有領悟。自此發大道心,以弘法利生為職志。觀宗學社改為弘法研究社後,任督學。一九二一年起在餘姚等地講經弘法。一九二三年起朝禮諸大名山,遍參善知識。一九二六年應廣州南華佛學院之請到廣東傳教,期間曾至中山大學講《佛教與革命之關係》等。一九二七年到香港弘法,先後在青山寺、香港講經會、清涼法苑、利園等處宣講《梵綱經》、《彌陀疏鈔》等。以後又去泰國、緬甸及南洋等地弘法。一九三一年應虛雲和尚之邀,入雲南講經說法。一九三二年奉諦閑大師命回寧波觀宗寺。途經香港,在香港佛學會,佛山萬壽堂、快樂精舍谷等處弘法。回寺後,得諦閑大師傳法,為天台正宗第四十四世,同時接任觀宗寺住持,兼弘法研究社主講。晚年在香海蓮社、弘法精舍、粉嶺靜廬講經次數最多,後移居上海,一九四○圓寂於滬玉佛寺。名師出高徒,寶公傳顯公,覺光大師繼承祖志,創立正覺蓮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慘淡經營,已成為香港佛教的中流砥柱,使香港淨土宗大興,蓮風勁吹,象徵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並成為全世界佛教振興重要的動力。這是人天讚嘆,令十方諸佛歡喜的大事。

二、天台宗與淨土宗的聯繫

  中國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五三八—五九七),俗稱智者大師,俗姓陳,家居荊州華容(今湖南華容縣)。十七歲時因梁末兵亂,家庭分散,顛沛流離,遂在荊州長沙寺佛像前發願為僧。次年依湘州(今長沙市)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陳文帝天嘉元年(五六○)他到光州(今河南光山縣)聽慧思講四安樂行,於是日夜勤習,造詣甚深。他除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等「法華三大部」外,還撰有《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阿彌陀經義記》一卷,會通天台、淨土宗義。入宋以後,修淨土的各宗大德確實不少。《佛祖統記》卷二十七《淨土立教誌》卷二載《往生高僧傳》的宋代僧人有七十五位,實際上把當時各宗的領袖人物差不多都列進去了。這並非志磐信筆濫寫,而是如實反映一個歷史情況。就是說到了宋代修淨土的已不限於淨土宗人。禪、教、律各宗大德亦都「歸心」淨土了。例如知名禪師延壽,督修六和塔,奉詔住持杭州永明禪院(今淨慈寺),據宋天台宗人宗曉編纂的《樂邦文集》卷三《大宋永明智覺禪師傳》載:「徒眾二千,日課一百八事」,而每天「日暮」,還要「往別峰行道念佛」,以致吳越王錢俶非常嘆服地說:「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正是由於延壽如此專心持名念佛、求生淨土,後世尊奉為中國淨土宗第七祖。「中興」天台宗的知禮於宋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亦創設念佛施戒會,集合僧俗男女一萬人,同修念佛,發菩提以求生淨土。次年,撰《觀經融心解》。天禧七年(一○二一)又著《觀無壽經疏妙宗鈔》,弘揚十六觀法。《樂邦文集》卷四「知禮傳」讚他「心心繫念,日日要期,誓取往生,唯勤念佛。」《樂邦文類》卷四「遵式傳」稱天台宗宗師之一遵式,立《晨朝十念法》,規定每天清晨必須專心念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以後寧波延慶寺內也建立「十六觀堂」,「十有六室,座無虛席。(見《樂邦文類》卷三「延慶寺淨土院記》),由此可見天台宗與淨土宗有密切聯繫。近代諦閑大師亦是傑出有代表性的宗師。

  覺光大師繼承並完成了祖輩遺願,不僅在香港建立正覺蓮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正業與助行業均日益發展,而且還於一九八○在粉嶺創建香港觀宗寺,使祖庭在香江如月映現,讓佛光照耀這一島嶼。

  謹祝,正覺蓮風吹遍香江。極樂淨土,光壽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