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寺

地址:九龍慈雲山沙田坳道175號。

交通:乘坐 37、M19號巴士往沙田坳村總站下車即到。

   或乘坐18號專線小巴往沙田坳村總站下車即到。

電話:2323 3079  /  2320 4901

  創建六十年代。

  1990年重修。

  慈雲山法藏寺是香港著名的佛寺,紅柱白牆、黃瓦飛簷,倚山而建,該寺最大特色是一對鐵門髹上紅色的漆油,門外有鐵板,上寫「法藏寺」三個大字,它的位置在登飛鵝嶺的一條汽車小路的入口處。停車場入口兩旁飾有兩幅佛像浮雕壁畫,分別是皈依佛與彌勒佛,牆上的大招牌亦是佛像浮雕畫,內容是佛祖在菩提樹下講經說法,五名弟子專心聽道。

  進入法藏寺大門,要經過長廊,然後才到寺內的大殿。

  法藏寺為三進式的結構,最前是哼哈殿,內有哼哈二將塑像,像高十呎。

  第二進是天王殿,殿內供奉彌勒佛、韋馱菩薩、藥師佛及四大天王。

  拾級再上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兩旁則是十八羅漢像。大殿的左邊是觀音殿,右邊是伽藍殿。東西兩廊建築分別是辦事處、祖堂、宗正堂、功德堂及齋堂。

  每年四月初八浴佛節,法藏寺都吸引許多港九善信到來參禪,自晨早六時起即絡繹不絕。寺內的齋菜,亦頗有名,很多善信都欣賞寺內香積廚巧手泡製的素菜。由於法藏寺鄰近沙田坳村、慈雲山村,街坊善信常到寺中拜佛參禪,香火鼎盛,每年有清明及盂蘭兩次法會。而寺內接辦大小功德佛事,設有先人靈位,因交通方便,故人流不絕。

  根據佛經所載,佛法內藏有無可限量的德性,故名「法藏」,《無量壽經》有一句云:「行使方便,入佛法藏,覺登彼岸。」意思就是說,佛祖的佛法,深藏萬般真理,我們能夠進入佛法裏面去,接受佛法所藏的真理,就可以到達彼岸,這是此間寺廟為法藏寺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一位唐朝的法藏大師,由康居國進入唐朝京城長安(即之西安),當時武則天對他極為尊敬,請他到宮廷內講述華嚴經。他在講經的時候,忽然口中吐出一道白光,這道白光在他的頭上繞了一圈,武則天知他是有道的高僧,賜他一個封號,名為「賢首」,所以又稱「賢首法藏大師」。

  關於這位大師的故事很多,其中一個,說他在殿上指著殿階前一對金獅子說法,武則天看到這金獅子栩栩如生,大為驚服。 他在唐明皇元年(712年)圓寂於長安大荐福寺內,唐明皇贈他「鴻臚卿」。佛教中人,稱他為華嚴三祖,這是法藏大師的故事。法藏寺就是取義於上述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