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洪聖廟
洪聖與天后都是海神,中國南方沿海漁民甚為篤信。相傳洪聖大王是唐朝重臣,姓洪名熙,官至番禺剌史,通曉天文地理,商旅漁船常得他幫助,可惜早逝,為紀念他並祁求庇蔭,沿海漁民建廟祀奉。唐朝皇帝亦封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 每年農曆二月十三為洪聖誕辰,善信皆誠心敬拜,祈求降福。
長洲洪聖廟 地址:長洲中興街1號A大新街口 交通:從長洲碼頭徒步10分鐘。 時間:上午七時至下午五時。 電話:2981 0459 建於嘉慶十八年(1813)。 門額洪聖廟三字,風水位殊佳,據謂枕大嶼山龍脈之餘者 奉祀神靈:天后。 另祀神靈:觀音、華陀。
鴨利洲洪聖廟 地址:鴨利洲洪聖街9號。 交通:鴨利洲城巴車廠下車沿鴨利洲大街直行5分鐘左轉入洪聖街。 灣仔史釗域道乘搭36號專線小巴,鴨利洲市政大樓下車; 或於香港仔利港中心乘搭27號專線小巴前往。 時間: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 電話:2552 6884 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1888年、1973年、988年多次重修。 傳說順德陳村的罟棚漁民,認為能遠航至香港一帶作業,實有賴海神洪聖大王的庇佑,於是委託勘輿家在鴨利洲覓風水佳地,建立洪聖古廟,祈求漁民出海平安。 奉祀神靈:洪聖。 另祀神靈:觀音、關帝、太歲及列聖。 該廟保存有不少珍貴的歷史文物--乾隆三十八年鑄造的一口鐵鐘、光緒十四年製造的祭壇和清朝期間的陶塑等。 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誕,水上居民多來參拜,香火鼎盛。
大角咀洪聖殿 地址:大角咀福全街58號 。 交通:可乘地鐵於太子站 C1 出口往合桃街方向。 電話:2392 4551 時間:上午九時正至下午五時正。 約1881年始建,1928年由廣華醫院總理籌款重修及管理。1931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正式統一為東華三院,福全街洪聖廟亦由東華三院管理。 門額「洪聖殿」三字,門樓對聯:「廟貌巍峨物阜民豐憑福蔭,威靈顯赫風調雨順布恩施。」殿內存有光緒七年(1881)銅鐘,1930年遷建落成的牌匾及重修碑記。 奉祀神靈:洪聖。 其他神靈:觀音、女媧、何仙姑、包公、北帝、地藏、準提及黃大仙。 誕慶節日:洪聖誕﹝農曆一月十三﹞ 該廟宇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現歸東華三院管理。
河上鄉洪聖古廟 地址:新界上水河上鄉村口。 創建年代不詳。 門額:「洪聖古廟」。門聯:「洪恩廣大,聖德宏深。」 廟內中門懸有光緒廿三年(1897)之「藉賴神恩」木匾一幅,兩旁對聯:「洪恩此時,大顯神靈耀我鄉;聖德今日,無量澤及光萬民」。 廟內神龕上懸1925年所立之「山重海深」木匾一幅,龕聯:「洪恩扶上谷,聖德蔭河洲」。 神龕左墻邊上懸乾隆年間所鑄響板一幅及銅鐘一口。
孔嶺洪聖宮 地址:沙頭角公路及坪輋路交界處 創建於乾隆廿八年1764。 1990年重修。 門橫額刻有洪聖宮三字,兩旁嵌有瓷畫,門旁有木製對聯:惡念未除登斯堂何必拈香叩首;善心常在入此地不妨凈手躬身。 廟內有屏門,門橫額為同治五年1866所刻永庇平安四字。殿內置供案神壇,兩旁立有護法使者四大天王神塑像。壇上橫樑懸有乾隆廿八年鑄造銅製板馨一個。 供奉神靈:洪聖。
灣仔洪聖古廟 地址:香港灣仔大道東129號。 交通:乘坐電車莊士敦道下車轉入大王東街可到。 乘多線巴士小巴在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街口下車即到。 由灣仔地鐵站B出口離開,然後沿盧押道及大王東街步行約10分鐘可到。 電話:2527 0804 時間: 上午九時正至下午五時正。 創建於一八四七年前。 清咸豐十年(即1860年)重修。 石柱上刻對廟聯:「古廟街新,海晏河清歌聖德; 下環抒悃,民康物阜被天恩。」 這座建基於巨石、依山而築的廟宇,廟內只有一間廳堂,其屋頂鋪有瓦塊,為一座簡單的古廟,過去可俯瞰整個海灣。經歷了百多年變遷及多項填海工程後,現已被現代樓宇包圍,顯得份外突出。 奉祀神靈:洪聖大王。 誕慶節日:洪聖誕﹝農曆二月十三﹞。 大王東街及大王西街。大王者,洪聖大王之謂也。 洪聖的信眾都在農曆初一、十五及觀音誕到古廟祈福。 1860年重建(現被列一級保護文物)。 約於1930年由東華接管。1971年華人廟宇委員會重新以「授權管理廟宇」條件由東華管理。
灣仔洪聖古廟 滘西洲洪聖古廟 地址:西貢滘西洲 。 交通:地鐵彩虹站乘九巴92號往西貢墟市,於碼頭轉乘私辦街渡前往洪聖古廟。 始建年代不詳,該廟正門上的牌匾刻有清光緒九年,應為1889年前建成。 曾於1949年、1961年、1985年及1999年重修。 奉祀神靈:洪聖。 其他神靈:財帛星君、水仙爺。 西貢滘西洲的洪聖古廟,與西貢半島僅一水之隔,是西貢區典型的鄉村廟宇,亦是本港其中一個研究漢代以至新石器時代香港歷史的重要古蹟。 由於滘西村居民以捕漁為生,故集資建廟供奉海神洪聖爺以保平安。洪聖古廟作為滘西洲的地區廟宇,除了供漁民祈福外,還擔當團結地方社群的社會功能,更是滘西村村民的一個文化認同象徵。 古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門廳和正廳間的天井加有上蓋,但左右兩稍間天井仍得以保留。左邊是廟祝起居的地方,右邊曾用作村學校舍,教育村中子弟。後進正殿神壇供奉洪聖爺、財帛星君及水仙爺。神壇後牆有一幅以龍為主題的壁畫,非常美觀。廟內又放置龍船模型和各類與漁業有關的用品。 由於古廟本身興建年代久遠,飽受風吹雨打,廟內又擺放了珍貴的古物,因此,有關當局於1999年決定為洪聖古廟進行全面修葺工程,並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專業古蹟建築師負責監督,為配合今次重修,更首次委任專業文物修復員為文物進行修復工作。於二○○○年三月竣工。是次修復工程主要把古廟後期加建及不協調的部分清除,以回復其原來面貌。古廟現列為第三級歷史建築。
是次古廟復修工程更得到國際上的肯定--洪聖古廟擊敗23名對手,奪得2000年度聯合國教文組織首屆「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三名。 該古廟是西貢區內一間典型鄉村廟宇,由於西洲的村民以捕漁為生,所以集資興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爺以保平安。古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左邊是廟祝起居的地方,後進正殿神壇供奉洪聖爺、財帛星君及水仙爺。廟內的古物極為珍貴,烏黑色的大鐵鐘已有百多年歷史,龍船模型制於光緒年間,雕工相當精美,而且保存得分全整,廟內並放置各類與漁業有關的用品。 最後一次修葺,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專業古蹟建築師負責監督,委任專業文物修復員為文物進行修復工作。古廟復修工程於2000年初竣工,並奪得2000年度聯合國教文組織首屆「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三名。及獲得2001年度香港「社區文物獎」組別的優異獎。 并於2001年1月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二千年文物古蹟保護獎傑出項目獎,而該組織的代表亦專程來港主持(2001年2月23日)於洪聖古廟舉行的頒獎典禮。
石壁洪聖古廟 地址:大嶼山石壁鄉大浪灣新村不遠的面海平台上。 創建時間不詳,原址建在石壁鄉涌口村近碼頭處,1960年因興建水塘而遷至大浪灣新村內。 廟門額為「洪聖古廟」四個大字,門旁有對聯:「洪澤汪洋扶海國,聖恩浩蕩益黎民。」殿內正中神龕上刻《洪聖宮》及《候王宮》,內供洪聖、候王之神像及木主,龕前左右分立文武神像,神龕左首為《社稷宮》,右首為《福德祠》。 奉祀神靈:洪聖。 其他神靈:候王、社稷及福德。
石仔埔洪聖古廟 地址:大嶼山大澳鄉石仔埔。 創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嘉慶七年、道光廿一年、光緒元年、1930年、1969年及1995年多次重修。 廟內有乾隆十一年鑄造的二百斤重銅鐘一口,存有重修碑記。 廟外以八仙圖為壁畫。 奉祀神靈:洪聖大王。
東龍洲洪聖古廟 地址:東龍洲碼頭東首濱海處。 創建年代不詳,約建於清道光之前。 1972年重修。 廟半依岩石建築,門額有「洪聖宮」三字,門聯為「利廣普天彌海國,恩流大地奠南邦。」中殿供奉洪聖大王神像,左殿岩石下安奉天后神位。 奉祀神靈:洪聖大王。 其他神靈:天后。
洪聖古廟 亦稱洪聖爺廟,位於東灣友光街,規模甚小,創建年代無從考。 廟內只供參拜,並無文物。
元朗錦田洪聖廟 門聯:「克明克類,乃聖乃神」。 據廟內重修碑文(立碑時為1984年)謂此廟建於明末清初,至今已三百餘年。經歷了不少風雨侵蝕,為保養完貌,曾重修多次,可考者有清末咸豐十年、光緒十六年、民國二十六年共三次。後來此廟由水頭村鄧氏投標而得,他們組成重建洪聖廟委員會專司重建事務,現在此廟已入水頭村鄧氏之勢力範圍。
沙螺灣把港古廟 地址:大嶼山大澳鄉東涌沙螺灣村濱海處。 交通:乘搭油麻地小輪到梅窩,轉乘 1號巴士大澳站下車行往東涌十五分鐘可到。 乘地鐵至東涌站,轉乘11線巴士大澳站下車行往東涌十五分鐘可到。 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 咸豐二年、光緒九年、1968年、1977年、1980年多次重修,並存有碑記。 廟內一口乾隆六十七年(1774)鐫洪鐘 。 奉祀神靈:把港大王洪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