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下天后廟
地址:元朗十八鄉大旗嶺大樹下。
交通:元朗福康街乘坐73號綠色專線小巴往崇山新村
;
或元朗墟入大棠路經大旗嶺步行廿分鐘可到。
電話:2476
0285
始建於明朝中葉,當時元朗河尚可到達此處,不少蛋戶漁民常在河邊一株大樹下休息,便建起一座小小的媽祖廟,以祈求出海平安。
門額天后古廟,廟內存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造碑一個。
此古廟之正殿為天后祠;右殿奉祀文武二帝;左殿為英勇祠,奉祀英國租借新界時於一八九九年殉難鄉人之神位。
正殿
天后娘娘
觀音娘娘
財神爺
太歲爺
大樹下天后廟位於十八鄉大旗嶺,由於在該廟居於一棵方圓數百尺、濃蔭蔽日的大樹之下,故因而得名。距今約三百五十年,元朗和流上通南坑,有高原聳立其中,就是大樹。大樹四週本是一片澤國,西面是蛋家灣,東面是蛋家埔,附近居民有不少水上人家,他們信仰水神,在大樹之下建一小廟,祭祀天后,這就是今天十八鄉天后廟的基礎。
後來,十八鄉村民落力墾植,人丁日眾,漸有大鄉之規模,於是便合力擴建天后廟。至道光年間,將廟分為五廟廊,正殿為天后祠,供奉了主神天后,左殿為英勇祠(後來供奉了在英軍接管新界時抵抗而殉難的鄉民),右為花廳。至太平天國平定後,清廷行洋務運動,人心特重科舉,於是把花廳改為永安學社,崇祀文武二帝,希望子弟能考取功名;並把五間廟廊擴而為七。至是,十八鄉天后廟乃用作興學之所。今日十八鄉之永安學校,前身就是在天后廟內所辦之學塾。
十八鄉天后廟曾多次重修,清朝咸豐(廟內仍存有刻於1856年——清朝咸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可供研究)、光緒兩朝各大修一次。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廟宇部份被毀,所以十八鄉便倡議重建。這是最近一次重建。
媽祖廟屢經擴充,成為當地居民的一個聖地。元朗十八鄉民每逄媽祖誕辰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會景巡遊,祈神作福,進香和參觀達十多萬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整個元朗的車輛都要暫停行駛。廟內有齋菜供應。
|